摄影·后期·撰文│老唐这厮

文字是图片的灵魂,建议图文一起阅读

行摄他乡的小城

既是一种旅行,也是一种流浪

更是一种边行走、边工作的生活方式

作者希望以此去实现

一种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说到四川都江堰市的大观镇,怎么也绕不开与之毗邻的“青城山镇”和“街子古镇”。

作为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天下人皆知。而青城山就在青城山镇,该镇也因青城山而名扬天下。

大观镇其实也在青城山脚下,其距离青城山镇不过3公里。而大观镇的南边,则是成都著名的"街子古镇”。往来青城山和街子古镇的游客,都会经过大观,但却鲜有在此停留。很多到过此地的游客,根本不知道有大观镇的存在。大观夹在青城山和街子两个网红小镇之间,处境比较尴尬,存在感较低,鲜为人知。如果说青城山是世界的青城山,那街子古镇必然是成都的街子。而大观,又该是谁的大观?今天,就让老唐带着大家,一起去走进这个鲜为人知的川西小镇,去解读它神秘的历史未解之谜。

大观镇与青城、街子的区位示意图

大观镇

青城问道,游的是历史和文化;街子古镇,游的是怀旧与情怀;若与青城和街子相提并论,大观又有什么?

↑大观镇街景。

↑横穿大观镇的这条大道,是从青城山到街子古镇最近的一条交通要道。

↑大观镇上的房子,多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

↑行走在大观镇上的两位老奶奶。

↑大街上的麻将,是成都常见的街头文化。

↑大观镇广场一角。

↑广场的旁边是一个荷塘。

↑荷塘有个很诗意的名字“荷塘月色”。

↑荷塘很大,其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荷塘中有很多古建筑,还有一个古老的戏台。

↑枯藤、老树,远山、荷塘,大观、小景……

↑一池碧翠,两束芳华。

↑只见荷叶,不见莲花。

↑大观镇四通八达的街道。

↑在一个运动广场,年仅5岁的小女孩骑车搭载着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女孩。

↑街道上的小情趣。

↑街道两旁有很多的银杏树。

↑街边的店铺。

↑大观镇,也还保留着它更原始的一面。

↑在大观乡村的广阔天地里,一群劳动者正行走在阡陌纵横的田间小道上。

↑田野里的牧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拿个茶杯行走在大观的街头,这或许就是大观的灵魂,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成都人在大观避暑养生

大观有一条通往青城后山的路,道路穿行在山水间,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夏天,很多成都人会选择在沿线游山玩水,更有甚者,选择了在这里永久买房置业,把自己变成一只季节的候鸟。

↑大观镇通往青城后山的路。

↑这条路翻山越岭,是一条夏季避暑涉水的重要通道,此为路上的茶坪桥。

↑从茶坪桥看下边的溪流,此河谓之“味江”,街子古镇也在此下游。

↑味江的水质非常好,因此会吸引众多的游客。

↑公路沿着河边走,在味江边上,有很多避暑休闲的旅游服务场所。

↑味江边滨水的凉亭,这是夏天避暑、休闲、喝茶的理想场所。

↑味江两岸的植被郁郁葱葱。

↑青山绿树中,是避暑的成都人选择的候鸟居所。

↑天下青城,很多年前房产公司在于味江边上开发的旅游度假公寓。

↑在一个漂流服务场所,一座吊桥横跨味江。

↑秋天,味江边的商家正在利用此淡季修缮和维护旅游设施。

问花村

青城游山,街子玩水,从吸引游客的角度来说,能给大观留下的,还能有什么?

或许大观就只能观花了,刚好,大观似乎正在大手笔地打造,一个以花为主题的旅游项目-问花村。借问百花何处有,牧童遥指问花村……

↑大观镇正在打造的“科伦·问花村”。

↑小村大世界,何似在人间。

↑问花村里何处去,牧童遥指问柳亭。

↑问花村小景。

↑问花村里的餐饮服务场所。

↑问花村不仅有好吃的,更有茶园,还有酒。

↑杜甫不仅去过山西杏花村,似乎也曾醉卧在问花村。

↑杨氏酒庄,以鸡和酒为主打的餐饮综合体。

↑杨氏酒庄里有很多造型奇特的盆景。

↑问花村里的休闲茶舍。

↑解语茶林,一个露天茶园。

↑竹林、茶园、小姐姐,大观版的乡村田园生活方式.....

↑有花有茶、有酒有粉,兄弟和美女需自带。

↑观梅墨染醉芳华,一季三餐酒粉花......

↑美酒喜迎八方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大观美食

作为成都平原边上的川西旅游小镇

这里的美食自然不会少

↑猕猴桃是大观的主要特产水果,此季正当当时。

↑大街上随时随地,似乎都能买到地道的川西小吃。

↑大观沿街,自然会有很多地道的餐饮小店。

↑一个小店,一桌小火锅,就能领略大观的风土人情。

↑街边店永远是好吃嘴们的最爱。

↑这令人无法抗拒的美食,不得不让人垂涎三尺。

↑大朝凤,意思是百鸟朝凤。这里的原味鸡,是问花村里比较高端的经典美食。

↑大朝凤原味鸡,号称白水煮鸡,什么佐料都不放,连盐都不放,这似乎有点过分了。但是,真正高端的食材,是不需要任何调味的。

↑来自于大观凤仪牧场的原生态鸡肉。

↑吃白水煮鸡,辣椒蘸水必不可少,但调料也只是为了口感,原味才是灵魂。

普照寺的未解之谜

普照寺,位于都江堰大观镇场镇附近,其依托蓥华庙旧址而建。普照寺曾名“金花庙”,供奉蓥华祖师。此原本是一座“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的贫穷小庙。在清乾隆三十年,却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修建庙宇。占地亩,一跃成为川西四大寺庙之一,远近闻名。据估算,普照寺修建耗费数万两金银。而寺中碑文载:“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这巨大的资金从何而来呢?依照清同治年间灌县知县钱璋在《重建普照寺并建藏经楼记》中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菩萨显灵、山裂石出、自然天成,添广厦数十楹。这种普照寺由神仙建造的说法怎能服众?普照寺终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未解之谜。根据民间传言,修建普照寺的钱,来自于明末清初的张献忠的藏宝。为此,作者不得不展开一些关于张献忠的故事。张献忠,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大西唯一皇帝,与李自成齐名。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转战十六省。后于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并称帝,号大顺。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四川西充县凤凰山中箭而死,年仅40岁。传说大西国成立之初,张献忠缴获了成都蜀王府24间房子的奇珍异宝、金器银锭。待到大西国灭亡后,这批劫掠而来的巨额宝藏就成了古今之谜。三百多年来,民间从未停止过对这批宝藏的追寻。成都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下成都府。”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说的是张献忠在抵御清军时,把金银财宝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围绕张献忠藏宝,有许多传说。有说财宝埋在锦江河底,也有说宝藏在转移时遭遇清军,随船沉入岷江,也有人说张献忠的财宝埋在青城山等等。民国抗战期间,成都还成立过锦江淘银公司,在九眼桥下大张旗鼓地淘银。经过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只石牛,一只石鼓,着实让人们兴奋不已。但继续淘下去,却未挖到宝藏,最终不了了之。据传,在大西国灭亡的前几年,张献忠最为倚重的义子张可旺率兵进驻灌县,并在民间搜罗了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青城山的支脉)采石。而普照寺就建在青峰山麓,奇怪的是,数百石匠采石,却并未运出山,也未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筑物或铺路。采石半年,最终连石匠也神秘消失了。后人推演,张可旺可能奉张献忠密令,在青峰山以采石为掩护,秘密挖山洞用来藏宝。当时大西国政权岌岌可危,藏宝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采石的工匠,则全部杀害灭口。据传,张献忠在西充阵亡后,他的部下安西将军李定国(张献忠义子),拥戴明王朝一个宗室子弟,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转战两湖、两广,直到缅甸(可能就是现在缅甸的果敢),坚持了十多年。他曾派遣手下将领潜回青城外山守护这批宝藏,以便东山再起之后所用。他派遣的人即是后来成为普照寺开山祖师的心莲和尚。怎奈明朝和大西国早已气数已尽,李定国也是无力回天,最终病亡。心莲和尚万念俱灰,直至圆寂也没有向弟子讲出藏宝秘密。但弟子们在几年后,无意间却在普照寺发现了小部分藏宝,而这些宝藏正好与张献忠大西国有关。无风不起浪,以上这些故事,终究有其存在的真实基因。但经历几百年的流传,或真或假,又无从考证。对于建造普照寺的资金来源之谜,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最终结论。历史终究是历史,它总会给后人留下一些未解之谜。张献忠藏宝后记:据明清史籍记载,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曾携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却在岷江一带遭到突袭,绝大部分财宝沉落江中。年底以来,多家报刊以四川江口考古新发现为题,对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作了大规模报道,进一步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年1月5日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通过围堰将岷江水改道,然后进行考古发掘。经过数年、数次考古发掘,最终发掘各种文物数万件,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超过千件,此次发掘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

↑普照寺小景。

↑普照寺里的紫薇花。

↑普照寺里的庙堂。

↑寺庙里的三角梅。

↑红花还需绿叶配。

↑普照寺很大,里面的各种建筑很多。

↑普照寺依山而建,步步为景,庙宇星罗棋布。

↑普照寺号称有亩,作者只是走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普照寺大雄宝殿。

↑游普照寺的游客。

↑古树参天的普照寺一角。

↑墙上的一棵种子发了芽。

↑普照寺里的当代建筑。

结束语

青城游山,街子玩水,大观观花。这算不算大观在旅游角色中,为自己寻找的错位亮点?如果说青城山是全世界的青城山,街子肯定就是成都人的街子,那大观和它的历史未解之谜,必然会属于喜欢探秘奇闻的天下游客。天下大观,无奇不有。在成都、在都江堰,大观等你来发现,大观等你来探秘......

—THEEND—感谢亲爱的读者·请多多分享传播

Copyrigt?CameristTang.AllRightsReserved.

—支持原创·请勿盗图—

小城是戒不掉的乡愁

小城是回不去的故乡

小城是他乡的故事,小城是诗和远方

......

世界很大,或容不下野心

小城虽小,却能栖息灵魂

......

总有一座小城是故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fl/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