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治愈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王老师说:

不同于高考,媒体一般很难拿到中考试卷真题,所以语文考试结束后网上流传的中考语文真题往往都来自于考生的回忆,不会完全准确。

王老师结合部分的考生的回忆大致总结了下今年的中考真题,在此非常感谢愿意和王老师沟通考试情况的各位同学们。

以下为王老师整理的年济南中考语文真题,并附有随机点评,仅为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

积累与运用

首先基础知识部分,询问了几位同学都觉得今年的基础知识普遍简单,比各个区的模拟考都要简单。字音字形题都是常考知识点,成语题和病句题也是之前梳理过的。以往经常往难题里出的名著阅读题这次出的是选择错误的答案,难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很容易选出。预估几年选择题上不会拉开太大差距。

古诗赏析

这次比较难的是古诗赏析,所选的诗歌比较冷门。

周必大的《入直》,一共四句:“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翻译下就是:皇宫内路两旁绿色的槐树浓荫覆盖,树上落满了黄昏时即将归巢的乌鸦;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传话让我到选德殿,皇帝赐坐赐茶。回到翰林院后,想到皇帝对自己的礼遇,我深感荣幸,觉得神清气爽,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到新月照到紫薇花上。

简言之就是:皇帝大大赐茶给人家喝,人家好开心啊好开心,兴奋地都睡不着了。

忍不住要吐槽下怎么选了这么一首有拍马屁嫌疑的诗啊,但也还是要肯定下出题人,出这样一首意外的诗还是有原因的。

前面的基础知识太简单了,拉不开难度,必然需要一些难题进行能力水平区分,否则对于语文能力高的学生太不公平了。这首诗最狠的地方在于,这一情感类型的诗在历年真题中和模拟题中都没有出现过。所以大部分同学的表情如下:

古诗赏析出了两个题,第二个题考的是描绘”月钩初上紫薇花“所展现的场景,比较简单,基本上都能做对。

第一个题看到网上有说考的是对”不寐“一词的赏析,但王老师的学生说考的是填空题,大致的样子是:敕使传宣————归到玉堂—————思想感情,具体的没住了,应该考的是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到皇上的信任、赏识而感到激动、喜悦应该都会给分(结合周必大的人生履历,按理说写“忠君爱国”也沾边,有没有被列入参考答案就要看出题人的心情了)。

文言文

课内课外文言文也考得很常规。

课内文言文考的《岳阳楼记》,实词题貌似是选择错误的,难度也降低了,考的是“去国怀乡”的“去”,给的答案是“走”,错得非常明显。

虚词题考了”之“”则“”以“,另外一个欢迎诸位考生补充,这些在前面的推送已经梳理过。

第三个题考的是关于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学校都讲过,也不是难题。

课外文言文考的是《晏子春秋》里的一篇文章。

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弑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晏未之闻也。”景公曰:“善。”乃饰射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一个谈论礼仪的小故事,思路比较清晰,没有特别难懂的字词。据说第一题断句题断的是“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弑其长”。翻译句子翻译的是“乃饰射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第三题结合文章内容谈治理国家需要哪些品质。没有偏题怪题。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考的是一篇名为《月之精灵——蟾蜍》的文章。

感觉该文章已经被中考的小朋友玩坏,王老师已经开始收到各种各样的“月之精灵”了。

虽然描写对象比较特立独行,但是题目特别循规蹈矩。

据回忆有如下题型:第一标题作用,第二填写承上启下的句子(相当于结构题的变形题),第三个题考得说明方法题,第四题考得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目。

不好意思鼓吹自己押中题,只能说说明文考得这几个题型,在上一篇帖子里王老师都给大家梳理了,无一遗漏。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考了一篇叫《冬霜暖阳》的文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网上找到原文,真是难为出题人老师了,从哪儿找的呢,有同学怀疑是出题人老师自己写了一篇

某老师表示好想看原文啊,走过路过的朋友们如果有烦请留言共享。

据说考了概括题,句子理解题,词语赏析题,构思和写作方法题。

题型都是常规题目,具体答题公式可继续对照上期推送,属于光答答题公式都能得一半分的那种难度。

不过没读过文章不知道主题容不容易总结,也有小朋友吐槽文章主题太过于凌乱难总结。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十分想看原文啊看原文。

作文

最后,终于要说到作文了——醒来。

讲真的,估计就算是早上考试没睡醒的同学看到这个题目也醒了。

虽然很多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会在心底发出绝望地呐喊:这可咋套题啊?

但作为老师还是公平公正地说,这个题是整套试卷里出题水平最高的题目。

虽然在课堂上会传授大家如何在考场上套题,但是不得不说中考作文套作文现象太严重,是对写作好的同学的伤害,是一种考试的不公平,是对初一初二老师和学生的误导,是对高一语文教学的一种伤害。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思维始终打不开,试图偷懒想有篇万能作文以一敌百,以不变应万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当然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真诚地讲:学生,老师,考试制度,辅导机构都有问题需要解决,在这里某老师就不长篇大论。

关于《醒来》这个题目的解析,王老师已经在给部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fl/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