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又见紫薇花开了。紫薇盛开的时候,城市街道、公园、庭院里的合欢、杜英、夹竹桃也继续开放。这些夏令的花儿,开得云蒸霞蔚、姹紫嫣红、绚丽灿烂,给这座本来就燥热的江南小城增添了更加热烈、喧闹的氛围,使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流火季节。这阵子我奔走在城市的街道、园林中,我看见这一厢有素洁俏丽的白色紫薇花,那一边有神秘秀美的紫色紫薇花,另一处又有深沉宁静的蓝色紫薇花,而间杂在它们中间的红色紫薇花,仿佛就像燃烧的火焰,满树繁枝冉冉升腾着艳丽的绯云。它们遮蔽了闹市,装点了建筑,映亮了街区,让人于嘈杂中得一暇悠闲,于烦闷时透一缕芳馨,让人觉得这城市有紫薇花真好。“似痴若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杨万里的诗描绘了紫薇繁花密缀、红霞成阵的动人景象,也道尽了紫薇柔艳丰茂、花期绵长的超凡特色。正是杨万里的这首诗,使紫薇有了“百日红”和“满堂红”的美称。紫薇,是千屈菜科的落叶小乔木,除百日红、满堂红外,还有痒痒树、无皮树的别称。这种称呼是因为紫薇有两个明显的表征:一个是紫薇外层树皮容易脱落,只留内层薄薄的、光滑的树皮,看起来像是无皮之树,北方人还称她为“猴子脱”,意思是紫薇树皮光脱脱,猴子在树上都会脱下来;另一个是当你用手指轻轻抚摸树干,整棵树就会微微颤动,好像一个人怕痒,一胳肢,就笑个不停。所以,她也叫“痒痒树”。紫薇是我国的原生树种,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素有“夏之樱花”的美誉。在唐代,紫薇极受欢迎,宫廷和官邸中紫薇身影随处可见,许多诗人都曾赞咏过紫薇。杜牧在《紫薇花》诗中曰:“晓迎秋霞已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也正是这首诗,使杜牧有了“杜紫薇”的外号。白居易称赞紫薇是“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并在诗中自称紫薇郎:“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在唐人眼里,紫薇花还是高贵的象征,她的紫色类似官员结于腰间的绶带,故又称紫绶花,大诗人刘禹锡有“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的诗句。在唐诗中,被后人倍加推崇,公认为咏紫薇绝唱的诗,是李商隐的《临发崇让宅紫薇》:“一树秾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共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我对紫薇有一种温暖的情愫,多年前初次听到紫薇之名时,我就觉得这是女人花,眼前即刻浮现出美丽高雅的女子。她紫裾翠裳,清丽婉约,秋波流盼,巧笑嫣然,皎皎若仙娥,纤纤如处子,深得大家闺秀的韵味,让人感触,让人绮想。近年来,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中,紫薇栽种得相当普遍,花也开得姹紫嫣红,璀璨夺目,然而,在这些紫薇当中,让我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l/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