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答案系列4高二理科寒假作业第
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 语文试卷4 文言文(一) 10. C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比如本题,“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的意思是王凯率六千士兵陷入包围,飞箭射在脸上,战斗不停。其中“陷围”的意思是说王凯“陷入包围”,故应在“陷围”之后停顿,且“陷围”之前不能停顿。“流矢中面”的意思是飞箭射在脸上,所以应在“流矢中面”的前后停顿。故选C项。 11. D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中“诸侯及部分高官”有误,应排除。故选D项。 12. D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有误,原文是“与主帅以恩信抚接”,说明王凯到任后,还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的。故选D项。 13. (1)当时寇准任长安太守,见到他的外形相貌觉得不寻常。为他上言:“王审钧为忠义而死,应当录用他的遗孤。” (2)边境敌军还在掠夺,王凯任巡检使,与张岊在青眉浪保护粮道,敌军突然大批到达,与张岊失散。 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守”,“镇守”;“奇”,“以……为奇,认为……不寻常”;“录”,“录用”;“死”,“为……而死”。第二句关键点:“寇”,“敌军”;“钞掠”,“掠夺”;“以为”,“让(他)担任”;“护粮道于青眉浪”,“在青眉浪保护粮道”。 王凯字胜之。祖父王审钧,曾为永兴军驻泊都监,因为攻打敌人而战死,于是在京兆安家。钱财富足,王凯分散施舍结交宾客。当时寇准任长安太守,见到他的外形相貌觉得不寻常。为他上言:“王审钧为忠义而死,应当录用他的遗孤。”于是授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在此之前,守卫的士兵打扫遗漏的草料归自己,王凯禁止,因而众人都想杀害他。事情被发觉,其他监官都定罪为故意纵容,王凯惟独得以免罪。元昊反叛,王凯曾从双烽桥、染枝谷出发,遇到夏军,打败了他们。又攻破庞青、黄罗部,第二次在伺候烽作战,前后斩首三百余级,缴获部落的牛马、骆驼、器械以数千计。夏军包围麟州,登城抵御战斗,三十一个昼夜,敌解围离去。特别提升西头供奉官。任满升迁,边境敌军还在掠夺,王凯任巡检使,与张岊在青眉浪保护粮道,敌军突然大批到达,与张岊失散。王凯就分兵从敌人后面出击夹攻他们,又与张岊会合,斩首百余级。又进入兔毛川,贼军人马三万,王凯率六千士兵陷入包围,飞箭射在脸上,战斗不停,又斩首百余级,贼军自相践踏,死的人数以千计。后来夏军二万侵犯青塞堡,王凯从鞋邪谷出兵,转战四十里,大败他们,夺回被抢走的牛马返回。王凯治理军队有纪律,善于安抚士卒,平时与他们均分饮食,临阵作战执槌击鼓,毅然毫不宽容。因此士卒敬畏信服,作战无不出力,前后与敌人相遇,从未挫败。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在军中哭泣,王凯弹劾罢免他。经略使明镐上言王凯在黄河外九年,很有功劳,于是领资州刺史。很久以后召回朝廷,没来得及召见,适逢甘陵盗贼起事,就命令领兵赶赴城下。贼被平定,授泽州刺史、邠州知州。不久,又徙秦凤路,辞行之日,皇帝告诉他唃氏木征,贸易断绝,很有入寇的趋势,应当安静地对待。王凯到达,与主帅以恩惠信用安抚接待,于是恢复进贡。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官彰武军节度使,谥号庄恪。 文言文(二) B B项,“涉海远征”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考”的宾语是“其殿最”不要断开。故选B。 11. C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C项,“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12. 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比对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错。申屠致远是屡次上奏章极力为陈天祥争论,并没有“面对面的斗争”。 13. (1)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谳,审议;辜,服罪;贿,财物;绝,拒绝) (2)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械,逮捕;盖,原来) 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申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 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推荐他做都事,(申屠致远)首先建议:“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看守钱财的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怕事情被发觉,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玠节无辜服罪,案子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杭州有个叫金渊的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反叛之心。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拘捕金渊极力审问,判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 至元二十年,(申屠致远)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控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皇上下诏不让追问,并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讯,(郄显等人)被关在狱中,(忙兀台)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放了他们,忙兀台以权势逼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到军中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吏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桑哥摘录他奏疏中的话,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派使者前往审讯他,陈天祥被捕。当时行台要派御吏到湖广巡查属部,大家都怕桑哥,没有人敢去,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了后,屡次上奏章极力争论。桑哥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劾他。他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选拔人才以南北为限,苦乐不均,应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这样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场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 古代文化常识(一) 1、答案:D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 2、答案:D 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答案:B 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答案:C 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5、答案:B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6、答案: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7、答案:C 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山北为阴,俗称“阴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下淘,南岸相对高差大,地势低湿,岸下难受光照;北岸反之。江阴:处于长江南岸。汉阳:汉水的北边。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 8、答案:A 解析: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由此推算: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二更天约在21:00时至23:00时;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五更三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分”。 9、答案:B 解析: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10、答案:C 解析: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诗佛——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 的美誉。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称之为“七绝圣手”。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1、答案:D 解析: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 12、答案:A 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 13、答案:B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4、答案:C 解析:“干支纪法”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这种“干支纪法”形成的一种历法,叫干支历。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六十甲子表: 01甲子11甲戌21甲申31甲午41甲辰51甲寅 02乙丑12乙亥22乙酉32乙未42乙巳52乙卯 03丙寅13丙子23丙戌33丙申43丙午53丙辰 04丁卯14丁丑24丁亥34丁酉44丁未54丁巳 05戊辰15戊寅25戊子35戊戌45戊申55戊午 06己巳16己卯26己丑36己亥46己酉56己未 07庚午17庚辰27庚寅37庚子47庚戌57庚申 08辛未18辛巳28辛卯38辛丑48辛亥58辛酉 09壬申19壬午29壬辰39壬寅49壬子59壬戌 10癸酉20癸未30癸巳40癸卯50癸丑60癸亥 15、答案:A 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三省,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 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数学试卷4 英语试卷4 物理试卷4 1.AC2.CD3.AD4.A5.A6.C7.A8.C9.B 10.AC 11..24J13.1∶2∶4;1∶2∶4; 化学试卷4 生物试卷4 1.C 1、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可作为“除草剂”用于除草。2、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低浓度能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能抑制植物生长;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比单子叶植物高,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麦田,可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又不影响小麦的生长,A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赤霉素能诱导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B正确;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是促进发育,C错误;生长素可以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在未授粉的雌蕊上施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获得无子番茄,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五种植物激素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D 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不同,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A项正确;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适宜,生长速度较快,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侧芽的发育处于抑制状态生长速度较慢,B项正确;顶端优势中顶芽优先生长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是适应环境的表现,C项正确;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所以去除顶芽后,离顶芽最近的侧芽将首先解除抑制,D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顶端优势产生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3.C A.本实验中A组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作用在于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A错误;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和不同种类植物,无关变量是植物的高度,B错误; C.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喷施适宜浓度的2,4-D,促进单子叶植物水稻的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杂草鸭跖草的生长,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C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20~μg/mL的2,4—D对鸭跖草起促进生长作用,因而不能达到防治鸭跖草的目的,D错误; 答案选C。 4.C 寒冷刺激可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增强代谢、增加产热,进而维持体温恒定,A正确;高温作业的人因失水过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B正确;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错误;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是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正确。 5.A 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使幼苗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的速度快于向光侧,因此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现象没有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错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生长,B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正确;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D正确。 此题以归纳整理为基点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产生、作用”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若要准确解答此题,需要平时复习时,采用列表等方法对各种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比较,从而达到强化、巩固记忆的目的。 6.A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A正确;光能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不能影响生长素的产生,B错误;胚芽鞘生长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面的部分,C错误;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错误。 7.B 根据题意分析,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的左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向左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植株,光源在左,小窗在右,植物不能被光照射,所以植物直立生长;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物和小窗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近小窗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故选B。 8.C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感光,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则a、b中生长素量相等。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则c>d,又由于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即a+b=c+d,则c>a=b>d,故选C。 9.D 植物之所以能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可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10.BC 试题分析: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与内因——胚芽鞘尖端有关。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d对照。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d和e对照。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确保单一变量。 考点:考查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1.C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为避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验,因此开展预实验,不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A错误;调査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B错误;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并求平均值,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C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每天同一时间抽样检测,其目的是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不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D错误。 12.D A、分析曲线可知,根、芽、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A、B、C,故可得出不同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A正确; B、分析曲线可知,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茎的影响曲线是钟型曲线,故不同浓度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能相同,B正确; C、分析曲线可知,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C正确; 分析题图可知,在生长素浓度较低时,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当浓度过高时会抑制根、芽、茎生长,由此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 D、分析曲线可知,在E?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中,对根的生长是抑制作用,故该植株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点睛: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3.D 发育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导致植物不能形成受精卵,因而不能发育成种子,导致果实也不能发育。由于水稻、玉米和花生都是收获种子,而番茄收获的是果实,所以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没有种子。因此,防止减产,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只对收获果实的番茄有作用,而对收获种子的水稻、玉米和花生等没有效果。故选D。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点睛;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 14.D ①由于胚芽鞘尖端的匀速旋转,所以a和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②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放置在左侧,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③锡箔小帽使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不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④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单侧光不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⑤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⑥生长素能通过明胶片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②⑤,故选D。 15.A 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用到的是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①错误;生产无籽番茄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②正确;棉花摘心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③正确;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与植物激素无关,④错误;插条生根利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原理,与生长素有关,⑤正确;抑制棉花植株的疯长用矮壮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⑥正确;促进果实成熟与乙烯有关,⑦正确,故选A。 16.B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项错误;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相邻的两条边上的个体,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项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而不能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C项错误;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项错误。 17.B 在t0?t1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增加较快,近似“J”型增长,A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此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且捕获后种群的增长速率能保持最大,不会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B错误;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C正确;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N为最大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N/2,D正确。 18.C A、c~d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使得种群数量波动,A正确; B、杀死一半的老鼠时,生存个体可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且种群增长率较快,效果适得其反,B正确; C、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一般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但如果有大量食物投入,也可以突破环境容纳量,C错误; D、若捕鱼使其数量下降至b以下,种群增长率较低,渔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D正确。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点睛:“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而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19.C “二孩政策”指的是是一个家庭可以生两个孩子,可见仍然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A错误;动物种群密度减少不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人有社会性,方法有计划生育等措施,B错误;随着“型”家庭增多,幼年人口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C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错误。 20.D 甲>乙>丙说明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大于生殖后期,使得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A项错误;甲>乙=丙说明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大于生殖后期,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B项错误;甲=乙=丙说明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等于生殖后期,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项错误;甲<乙<丙说明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量较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减少,则该种群可能是濒危物种,D项正确。 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结构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量多于其他时期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降低,濒危灭绝。 21.人均耕地、淡水资源、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增大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以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环境容纳量。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衰退型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鼓励生育、进行移民增长型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高计划生育 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由于受到食物、空间的限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不可能无限增长,当人口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时,种内斗争剧烈,环境阻力越来越强;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对其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值上升。 (1)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人均耕地、淡水资源、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增加。 (2)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可以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环境容纳量,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①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则年龄组成应属于衰退型,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可采取的对策是鼓励生育或进行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的自然增长率为正,年龄组成应属于增长型,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高,可采取的对策是计划生育。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明确种群的各个特征对种群密度(数量)的影响,并能够根据表格数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组成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 22.(6分)(1)c(2)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大于 (3)×1.(4)a (1)种群的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超过K/2时增长速率开始下降,据此可知:图一乙中当种群数量达到c点后,增长速率开始下降。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为d时,其增长速率大于零,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图一甲曲线为J型曲线,λ=(1+7.5%)=1.,No=只,t=20天。依据“Nt=Noλt”可知:2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20=×1.。 (4)图二曲线图的变化呈“此消彼长”的特点,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推知,图示中的三种食物链为c→b→a,因此种群a是种群b的捕食者。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关系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捕食与竞争关系的曲线易混淆,捕食关系曲线的变化特点是呈“此消彼长”,一般不会出现一方消失,而竞争关系中竞争力弱的一方最终会消失或维持很少的数量。 23.促进果实的成熟吲哚乙酸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的伸长细胞分裂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对图表中数据的分析能力。 (1)目前认为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3)根据表格中的含量,在植物成熟叶中脱落酸的含量较多,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细胞分裂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的,而此时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说明它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实现的。 24.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嫩叶蒸馏水据表格分析,与蒸馏水处理组相比,实验结果中各浓度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显示抑制作用的相关数据<x<或x>0<y<50或y> 本题主要考察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考生需要从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回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特点,结合题意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本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蒸馏水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浓度为x的生长素溶液对萌发的绿豆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浓度为y的生长素溶液,可推知x是从嫩叶中分离得到的。 (3)据表格分析,与蒸馏水处理组相比,实验结果中各浓度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显示抑制作用的相关数据,所以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对绿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两重性。 (4)与浓度为50、、μmol·L-1的生长素溶液相比,浓度为x的生长素溶液对萌发的绿豆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左右,促进效果相同可对应两个不同浓度,所以表中x与50、、的大小关系为<x<或x>;与浓度为50、、μmol·L-1的生长素溶液相比,浓度为y的生长素溶液对萌发的绿豆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小,所以表中y与50、、的大小关系为0<y<50或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l/8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年级必背古诗词4杜牧泊秦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