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上班时间被称为“点卯”,从早上五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段是官员们赶到单位打卡的时刻,而你,想想看,得几点起床才能准时上班呢?古人没有闹钟,他们的早晨是由鸡鸣来定格的,《诗经》里的《鸡鸣》描述了一位公务员的太太是如何催他起床的情景: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她对丈夫说,公鸡已经哦哦叫喽,大殿里站满了上朝的人,快点起床吧。而这位官员却闭着眼睛嘟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原来他听到的不是鸡叫声,而是苍蝇嗡嗡闹腾。赖床,看来是个历史悠久的问题!

现代人购房时候都希望单位离家尽量近,这主要是为了节省通勤时间,多睡一会儿。然而,古代的上班可不是这样轻松的。他们早早起床,披星戴月地往单位赶。如果遇上恶劣天气,那就更是遭罪了。《旧唐书》中记载了公元年夏天,长安城暴雨如注,吏部侍郎崔纵在上班途中掉进水里,漂浮了数十步之远,幸好被街旁商铺的伙计救了出来,“其日,溺死者甚众”。

不过,唐朝的上班制度还是相对人性化的,遇到严寒、酷暑、雨雪天气,会给官员们放假,叫“放朝”。放朝的消息是通过敲鼓通知大家的,但长安如此之大,住得远或者听力不好的官员,难免听不到。韩愈曾经在一个暴雨突降的早晨赶去上班,半道上才知道放假的消息,一身狼狈地回到家后,便写诗向朋友吐槽:“放朝还不报,半路踏泥归。”相比之下,晚唐诗人郑谷就幸运多了,在大雪纷飞的半夜听到放假的鼓声,想到第二天可以“日晏待高眠”,好好睡个懒觉,便“拥褐同休假,吟诗贺有年”,也不急着就寝,搞起文学创作来了。

当然,现代的单位和古代的官场一样,都有两种人,一种累得像狗,一种闲得像猫。白居易曾担任中书舍人一职,负责起草皇家诏书,这个官职还有一个美称——紫微郎。有一天,白居易在单位值班,但却没有公务可处理,于是他提笔作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当时没有互联网购物或者QQ聊天,白居易只能听着钟声和滴水声,看着盛开的紫薇花,消磨那乏味的上班时间。

相比之下,杜甫在华州担任司功参军时,他的上班经历则相当艰苦。首先,他要面对极端炎热的七月,酷热难耐,连简单的饭点都不能准时享用: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天气如此炎热,食欲全无,而蝎子和苍蝇的骚扰更是常事。其次,他的工作压力巨大,需要处理繁琐的官务: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公务员们必须穿着一本正经的工作服,每天都要应对堆积如山的红头文件,这让杜甫感到近乎疯狂,他大声嚷道: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他憧憬着南方山区的青松下结冰厚厚的冰层,希望能够光着脚走在上面,摆脱工作的繁忙和压力。

这些古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折射出古代上班的辛苦和挑战。即使是在古代,上班族也需要应对各种艰辛,早起、通勤、工作压力,这些问题似乎跨越了千年,与当代上班族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仅如此,古代上班的压力也会影响到家庭生活。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首诗道出了一位妻子的心声。她嫁给了一个高官,却因丈夫早朝的工作而忍受了早离晚归、短暂的春宵。妻子的怨言充满了柔情和泪水,让人不禁为之心碎。这种内疚、怨恨和惋惜的情感也在现代上班族中有所体现。

总之,尽管时代不同,但上班生活中的压力、挑战和情感问题似乎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古代诗人的诗句将这些问题生动地表现出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上班生活的辛酸与真实。或许在面对现代的工作压力时,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和幽默,以更优雅的方式吐槽生活,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p/1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