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犬非典型性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报告
北京中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摘要:随着宠物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疾病在宠物临床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肿瘤疾病约占所有老年疾病的30%左右,其中恶性肿瘤疾病约占所有肿瘤疾病的30%,良性肿瘤约占60%,其中良性肿瘤中以脂肪瘤较为常见,近期笔者接诊一例犬非典型性脂肪瘤,这是一种间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肿瘤类型。 1基础信息 喜乐蒂牧羊犬,体重5.7kg,9岁,母,未绝育,就诊前半月宠主发现背部皮肤隆起,近一周隆起处皮肤增大,并在病灶后方约2cm处,又有新病灶生成(见图1),病灶无明显边界,不光滑,游离性差,病灶中央存在液化表现,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图1患部外观 2临床检查 体温38.8℃、心率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mm/Hg。 3实验室检查 3.1血常规检查及血气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见表1、2)。 表1犬血常规检查结果 项目 检测值 参考值 WBC 8x/L 6.0~17.0 RBC 6.34x/L 5.5~10 HGB 11.7g/dL 12.0~18.0 HCT 36.6% 37~55 MCV 57.7fL 60~77 MCH 18.5pg 19~24.5 MCHC 32g/dL 30~37 PLT x/L ~ LYM% 23.5% 12~30 OTHR% 72.1% 60~86 EO% 4.4% 2~10 LYM# 1.9x/uL 0.7-5.1 OTHR# 5.8x/uL 3.2-12.8 EO# 0.3x/uL 0.1-1.2 表2犬血气检查结果 项目 检测值 参考值 PH 7.41 7.31-7.42 PCO2 35mmHg 32-49 HCO3- 20.4mmol/L 20.0-29.0 Na+ .0mmol/L - K+ 3.8mmol/L 3.5-5.8 Cl- .0mmol/L - 3.2血液生化检查 提示该犬存在低蛋白血症并胆管系统疾病(表3)。 表3血液生化检查结果 项目 检测值 参考值 ALB 1.29g/dL 2.3-4.0 ALT .7U/L 10- ALKP .4U/L 23- AMYL .8U/L -1 BUN 8.87mmol/L 2.5-9.6 CREA 85.2umol/L 44- CK .4U/L 10- GGT 24.9U/L 0-7 LIPA 10.4U/L - PHOS 1.83mg/dL 2.5-6.8 TP 4.19g/dL 5.2-8.2 TBIL 24.4umol/L 0-15 GLOB 2.9g/dL 2.5-4.5 GLU 5.01mg/dL 4.11-7.94 CHOL 11.78mmol/L 2.84-8.27 CA 2.28mg/dL 1.98-3.00 3.3细胞学检查 可见组织细胞,核质比增大,偶见多核仁细胞,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大小不一,细胞核深染,提示有恶性倾向(见图2、3)。 图2细胞学图片-1 图3细胞学图片-2 3.4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见肿瘤无包膜,无明显界限,由大小不同的脂肪细胞组成,含有丰富的胶原基质(见图4);可见多核巨细胞,可见少量脂肪母细胞,组织伴有炎性病灶(见图5)。 图4组织病理学图片-1 图5组织病理学图片-2 3.5X线片检查 可见肿瘤腹侧与肌肉组织界限清晰,未见明显浸润现象;左心耳膨隆,心尖钝圆,提示心脏有增大表现,可能与该犬年龄较大,心脏出现退行性疾病有关(见图6、7)。 图6X线侧位片 图7X线正位片 4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为非典型性脂肪瘤。 5术前治疗 鉴于该犬检查提示存在低蛋白血症,并伴有胆囊息肉,麻醉评估等级为4级,并且可能存在术后伤口愈合延迟或不愈合,渗出增多的情况,前期先治疗低蛋白血症,给与犬用白蛋白,甘利欣,口服丹诺仕,并给予高蛋白饮食,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后,实施了肿瘤切除术。 6手术治疗 患犬麻醉后,俯卧保定,患部朝上,备皮消毒。于肿瘤前缘3公分处做一纵向切口,切至肿瘤后缘后3公分处,钝性剥离皮下组织、肿块,剥离肿块时,应尽可能切除肿瘤病灶,冲洗伤口后,依次缝合空腔、皮下组织及皮肤(见图8)。 图8术中照片 术后避免抓挠,给予抗感染治疗,头孢唑啉20mg/kg体重,止痛,并给予犬用白蛋白,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局部组织渗出,由于肿瘤对皮下组织的破坏,出现局部毛细血管生成障碍,该犬出现了术后伤口愈合缓慢情况,四周后该犬伤口逐步愈合,康复出院。(见图9) 图9术后康复照片 7小结 非典型性脂肪瘤样肿瘤(ALT)/高分化脂肪肉瘤(WD)是交界恶性(局部浸润)间叶组织肿瘤,是浸润性脂肪组织瘤中最大的一类,该病例受肿瘤浸润影响,使皮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皮下组织被严重浸润,真皮层同样受到影响,使得病灶处皮肤异常稀薄,无弹性,并且术后病灶处皮肤新生毛细血管减少,出现愈合延迟现象,愈合后出现与原病灶大小相同的瘢痕组织。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手段可以发现,此类肿瘤出现部分细胞大小不一,至少局部有脂肪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核异型性。出现散在的核浓染、多空泡间质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单空泡或多空泡的脂肪母细胞。交界性肿瘤,不同于普通的良性肿瘤,但又不是明确的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所以这类肿瘤一定要彻底扩大切除,切除完整的包膜组织等,这样可以减少复发的几率,但又无需像脂肪肉瘤那样进行进一步的化疗、放疗。但其预后的重要指征却是肿瘤的生长部位,如果肿瘤生长部位可以做到大面积彻底切除,则死亡率几乎为零,如发生在精索及不易切除的部位,则会出现复发,侵袭生长或发生去分化和转移导致死亡。 目前针对非典型性脂肪瘤的病因并不明确,但临床学者大多数认为,此类肿瘤与长期饲喂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的结果。 孔德斌 医院影像科专家 致力于小动物临床诊疗工作多年,并在医院临床实践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认真负责,对动物充满爱心,深受客户一致好评。擅长小动物影像学,对小动物内科疾病、猫科疾病的诊治颇有建树。 主要研究方向:影像科、内科、猫科 延伸病例: 一例老年犬CAD的诊治体会 一例疑Merkel细胞癌和皮脂腺瘤的诊治 一例犬传染性性病肿瘤(TVT)的诊治 医宠荟(yi-chong-hui)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p/8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写在跳出体制的第天hellip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