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驻地饶河镇紧临乌苏里江边。别看它很小,却是沿江中国一侧最大的城镇。年,饶河县相继获得“全国十佳宜居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中国最美自驾游目的地”等称号。

小南山位于乌苏里江中游,饶河县城之南。山有二峰,主峰大南山,海拔米,小南山位于北侧,海拔不足百米。一般说的小南山是两座连峰的统称,是珍宝岛顺乌苏里江而下饶河段多公里内唯一的山峰。

小南山遗址这里多次发现、发掘出古人类居住和墓葬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山下的饶河博物馆主要陈列饶河古代文物、赫哲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门厅浮雕。乌苏里旋纹所围成的圆环代表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饶河属于“肃慎”民族居住区。

不同时期对肃慎的叫法不同,汉魏晋叫挹娄,南北朝叫勿吉,隋唐五代时期叫靺鞨。宋辽及元明清时期,这里居住的民族叫女真族。努尔哈赤统一了北方女真族部落,皇太极改女真族所居之地叫满州,女真族改叫满族。

饶河地形图

在年7月29日,边防部队在饶河县小南山的主峰之巅修建瞭望塔,深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座-年新石器时代双人合葬墓,随葬品有大批玉器和石器,其中玉器62件、石器56件、牙饰3件,部分文物被国家鉴定为一级、二级文物。

小南山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东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证明了早在一万五千年前这里就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因此被郭沫若、郭大顺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赞誉为“阿述江畔的金字塔”、“黑龙江的牛河梁”。哈,这可不是我说的啊,是博物馆这样介绍的,请藏友和读者千万不要误会。多年以来,总是有人对我吹毛求疵,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红山玉器民间收藏业余爱好者,并不是红山第一高手,请不要把黑枪对向我。

全国范围内,古玉收藏人群体量很大,每一个古玉收藏者心里清楚得很,没有收藏到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古玉大收藏家。红山文化玉器,就是横在他们面前的大山,而且是必须要跨越的大山。所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而我,长期以来宣传和普及红山玉器收藏,帮助大家开拓这个市场。所有的红山藏友都知道,李鑫是他们的朋友和战友,而不是竞争对手,更不是敌人。

过去,有很多内蒙古的红山藏友,他们口头上对我并不敢承认。而现在,越来越多通辽、赤峰的红山藏友对我消除戒备,越来越公开认可我了。他们一次次的热情邀请我去玩,让我“再来的时候一定要通知我”。更有一些人表示,一定要为过去诋毁我的所作所为真诚地向我亲口道歉,我特别感谢这些朋友。我相信,在我们全体红山藏友的共同努力下,的抛却地域成见,团结起来,红山文化玉器收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出其势不可挡的魅力!

展出的部分小南山出土文物

桂叶形石器(国家一级文物)。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一枚桂叶形石器,是作为一种礼器所使用的,是用石头打磨压制而成的,非常精美,且罕见。

(国家二级保护文物)乌苏里旋纹陶罐(新石器)

陶罐的腹部刻有形似乌苏里江水纹的图案,被称为乌苏里旋纹陶罐。

玉斧

石斧

玉玦

玉环

玉珠

玉匕

古代历史展厅的其它文物

(国家二级文物)鎏金龙凤银碗(辽金)。出土于八五九农场,是一个农民在耕地是时候犁出来的,所以破损严重。

整个碗的碗体都是银的,底部镀了一层鎏金,在碗的底部刻有龙和凤的图案,相互盘绕在一起,是皇家所使用的。

(国家三级文物)铜镜(辽金)。在镜子的背面刻有舞女嬉戏图

六耳锅(辽金)。六耳锅在辽代已较流行,而金代沿袭并有所发展。多为铁质,铜质的相对少见。当时人们在游猎或行军打仗中,需要临时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众多的人吃饭需用大锅。而女真人喜欢的食物中,羊、牛、马占有很大比重。他们又习惯煮食大块肉,这种六耳锅恰巧适应了当时的需要。为金代典型炊具。

马配饰(辽金)。

猛犸象牙门齿化石与披毛犀骨化石

在饶河县共有26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有满族、赫哲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等。这些少数民族都是通过各个历史时期开发北大荒来到饶河的,只有赫哲族和满族是土著民族。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市。

冬季狩猎雕塑。狗是赫哲族生活当中的好朋友,夏天带着狗上山围剿,冬天利用狗拉爬犁,做为交通工具,所以赫哲族人非常的善待狗狗。女真人(满族)也规定,不允许吃狗肉。

冬季捕鱼场景。赫哲族世世代代都靠捕鱼为生。鱼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用鱼肉充饥,用鱼皮做衣。每年的夏、秋两季,是捕鱼的最好时间。

鱼皮立体缝制画(连年有余)。这鱼皮画用了78张大马哈鱼和9张鲤鱼鱼皮为原料缝制的。(楼道处反光较严重)

鱼皮画是中国赫哲族传统的艺术产品。鱼皮画的材料独特,鱼皮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多种多样,凹凸不平,构成的画面具有立体感和动感。

赫哲族是一个崇拜多神的民族,认为自然界当中所有的一切事物都由神灵主宰。

赫哲族用鱼皮制作的一些人面神,红山藏友们看一看是否似曾相识。

蛙神、火神、树神

鳇鱼神、鸟神、月亮神

太阳神、鱼神、鹰神

鹿神、人参神、风神

赫哲族最独有的服饰——鱼皮衣。长期以来,赫哲人以渔猎为业,又生活在高寒环境,无法获取棉麻之类的纤维作物,而要御寒取暖,寻求生存必须另辟蹊径,便充分利用渔猎生产物——鱼和兽皮来制作衣服,尤其以鱼皮衣独具特色。

赫哲族妇女将捕来的胖头、干条、草根、鲤子等皮剥下,去鳞晾干,用熟鱼皮的木棰棰软,就可以裁制衣服做鱼皮衣的鱼,要选择比较大的,一般都选用十几斤或几十斤的。赫哲族妇女将胖头鱼皮切成细条,制成鱼皮线,将其用野花染成各种颜色,就可以根据生活的需要,裁剪、缝制各种衣服。

鱼皮非常的结实,在熟制完之后它的拉力要比牛皮的拉力大5倍。一件衣服要用条大马哈鱼才能制作成功。

“桦树皮文化”是中国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赫哲族的桦树皮文化最具代表性。赫哲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桦树皮文化”。

传统的桦树皮加工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

桦树皮具有很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是狩猎民族喜欢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桦树皮器皿形式多样,主要有篓、箱、盒、碗等。这些用品是将桦树皮用兽筋等缝制而成,上面刻压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赫哲族的桦树皮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幅长画全面介绍了赫哲族:人顺着草倒的方向跑,这些人一直向东跑,就来到了三江平原,因为赫哲语中向东走发音是“赫哲勒”,所以自称为赫哲族,也是意为东方的意思。

哲族来到乌苏里江畔后,冬季从事捕猎活动、冬季捕鱼并用狗拉雪橇从事运输。

冬季捕猎活动

在开江后,即将外出打鱼时,由萨满带领渔民祭拜江神,以求风调雨顺,祈求丰收

赫哲渔民用各种渔具捕鱼,以及在网滩上用吊锅炖鱼,烤塔拉哈饮酒

赫哲族妇女在熟制鱼皮,制作鱼皮衣。在造船、织网。

赫哲族的婚礼非常的隆重,一般在太阳出来之前举行的。冬天的时候要坐着雪橇去接亲,夏天的时候要坐着彩船去接亲,新郎把新娘接到家中的时候呢,新娘要面对着墙坐福,等到客人全部散去以后,新娘才下地,与新郎同吃猪头与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代表夫唱妇随的意思

赫哲族祭祀指阴历七月十五,白天的时候要杀猪宰羊,晚上的时候要点起篝火,围着篝火跳萨满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到江边放河灯,为了能够祈求神灵的保佑,也称这种节日为河灯节。

赫哲族生活用具

萨满祭司场景。

萨满在祭祀的时候头上戴着由鹿角制作的神帽,鹿角枝杈越多,代表法力越高。身上穿由鹿皮制作的神衣,胸前佩戴铜镜,腰上系有铜铃,手上持有皮鼓,边祭祀边求福的时候,击打着皮鼓,通过鼓声,来与各界的神灵相互沟通。

萨满教是中国北方民族的古老信仰形态。

考古发现及研究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萨满教道具在贝加尔地区逐渐由猛犸象牙转变为软玉,此后真玉文化从贝加尔向东渗透,自贝加尔湖东南进入黑龙江上游,随后由北向南经黑龙江向吉林传播,再由吉林向辽宁、内蒙古地域传播。最迟在距今年前,以软玉为主的真玉文化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等广泛地区发展成熟,并在距今~年的红山文化中达到一个高峰。随着红山文化玉器南传,从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以至于龙山文化,在黄河中游一带至江淮地区,依次可以发现红山文化玉器的影响。中国新石器时代很多重要的玉器,都与萨满教原始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是社科院考古前天发布文章的片段,昨天我向著名红山文化考古学家刘国祥老师请教过,刘老师说他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对于萨满文化和红山文化玉器的关联,我的好朋友———中国萨满文化研究会会长、萨满文化著名学者王松林先生有很深刻的解读。

古玩界很多人买东西,舍得花钱,但是在学习上投入却很吝啬,这是不对的。古玩行中,唯一只赚不赔的就是学习了,而且相对来说,成本极低。我始终认为,一个不去持续学习的人,怎么能跻身于高水平收藏者的行列中去?!现在学习红山收藏,比过去学习的时候容易多了。我刚刚学习收藏的时候,买了一堆东西去老师家里,都不知道应该问点什么。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电脑网络啊,我光买书就花了上万元钱。我到图书馆借书,买水果买烟酒买礼物到老师家里、单位请教,有的老师家人还不愿意让我老去,我就厚着脸皮去。有时候去向古玩店店主学习点东西,经常顺手买一点他的东西,其实那件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后来,我去找外地藏友学习,通辽、赤峰、朝阳、沈阳、北京、上海、杭州......每当结识水平高、人品好的藏友和老师,我都珍惜到无可复加的程度。各地博物馆那就更是不要说了,仅去年年一年,辽宁省博物馆我就去了不下五趟。现在,我依然保持学习的热情,我每年在学习上的各项投入,几乎占了收藏投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每一个红山文化爱好者都要清楚,我们对于五千年前很多的未知,将考验正在探索之路上的我们每一个人的,超脱于自我的善良和正直。《大话红山》的任务,正是要在这个非我所愿的混沌复杂的进程中,尽我所能展示出最好的智力和品徳。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红山民间收藏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书写、传播了很多充满正能量、散发着良知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虚假和欺骗同流合污。

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的很长的时间里,我的一些观点仍将经受各种考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尊重、平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收藏环境,将是我们这些红山文化玉器收藏爱好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愿我们与智慧和风度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p/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