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五千多年的文明,是前辈们的智慧结晶。在不同价值文化的碰撞之中,尤其显得弥足珍贵。为了让居民们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所带给他们的精神价值,能够体会、参与、融入到传统文化,也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从年5月开始,解放街道解放路社区居委会打造“体悟传统?薪火相传”国学社区里的二十四节气项目,一系列学传统、护传统精彩活动将陆续在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场地开展。

“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随着夜晚的凉风,立秋也悄然而至。

8月6日下午,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相聚在传统文化小课堂,一起学习立秋节气知识,体悟传统文化。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而“秋”则是一个会意字,分为”禾”和“火”,“禾”指的是禾苗,火指的是太阳,也就是太阳将禾苗烤熟。所以从字面上理解秋天就是庄稼成熟收获的季节。

开场时,孩子们都认真的听老师分享了立秋名字的起源和立秋的三种物侯现象。在听到老师对于立秋习俗的询问时,孩子们都纷纷噤了声。所以接下来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一些立秋的习俗。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在讲解晒秋这个习俗时,现场还有一个小朋友老家是江西的,为大家分享了江西“坑坑洼洼”的地形,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于晒秋这个习俗来源的认识。

讲完农俗,来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吃的习俗。原来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吃西瓜也是立秋重要的一种习俗—“啃秋”,把秋天啃着不放,不让它离开。孩子们对于浙江地区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来防疟疾的习俗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习俗—贴秋膘!秋风一起,胃口大开,以肉贴膘,弥补因苦夏减少的损失。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要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个习俗,多吃点肉好好补补。

不同于闷热的大暑,立秋以后的天气甚好,秋高气爽、不冷不热。孩子们都说这种时候要躺在家里度过秋天。因此老师为孩子们分享了古人度过秋天的方法,为孩子们度秋提供新思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孩子背诵的一首《山行》,让大家知道了古人度秋的方法之一—赏红。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诗人陶渊明的爱菊之心和淡泊名利让观菊这一活动走入孩子们的视野里。

那么除了菊花、枫叶之类,贴近我们生活的还有一种代表官运亨通的花—紫薇花。老师用苏轼和“紫薇花对紫微郎”的故事介绍了为什么紫薇花是权力仕途的象征,并且为什么世称""官样花""。

听完紫薇花的故事,大家对于紫薇花都非常好奇,所以我们准备了材料一起来制作美丽的紫薇花相框。

得到材料包后,第一步是剪下纸模,制作花瓶底布。孩子们剪下去的手势和眼神中透露出认真和专注。

在现场有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剪刀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的危险和难操作。在旁边友善的哥哥姐姐的帮助下,也顺利的完成了花瓶布的修剪。

第二步则是将漂亮的小碎布粘贴在剪好的花盆布上。在这一步,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粘贴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

最后一步是讲精心制作的花瓶布粘贴在白色的底部上。缝制的过程是有些难度,虽然也遇到了不会打结、不会穿针、线绕成死结等等问题,但是孩子们都没有放弃,而是一步一步认认真真耐心的的缝制下去。

不仅仅是女生,现场的男生也非常的细心。穿针引线、慢慢缝制,做的不比任何人差。

努力终得回报。在孩子们的坚持和努力下,一个个美丽的花瓶相框就完成啦。带回家,插上花就是美丽精致的花相框了,就可以用来装饰了。

节气之美,融入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不止在于某一样风貌或事物之中。我们用不一样的方式将节气演绎出来,让节气文化深入家庭、孩子心中,让人们领略传统之美,传统的薪火必将在家乡流传,世代绵延!

来源

解放路社区

编辑

张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w/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