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各镇文化站承办的“非遗传承健康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主场+分场”同时联动。

项目展示、主题讲座、图片展览、现场体验等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系列活动遍布全区各镇。

错过了昨天的非遗盛宴?

没关系!

让我们一起回顾感受吧

斗门区文化馆

斗门区文化馆活动以线上为主,兼顾线下。

《非遗小食堂》栏目:介绍客家咸茶、大赤坎叉烧烧排骨、斗门鸡仔饼等非遗美食的做法,传承非遗文化,公布各种非遗美食线下体验场所名单,让市民群众拿着清单,逐一寻味斗门非遗美食。栏目上线后,备受热捧。

非遗图文展:不仅在区凤山公园展出,还把非遗图片展搬到“线上”,可以让市民足不出户,也可观赏非遗图片、了解非遗知识。图片展在区文化馆网站展出后,广受好评。

井岸镇

戏曲传习活动分别在东风小学和斗门区第二中学举办,东风小学的学生在老师教导下,演唱了《粤曲响遍东风校园》,排练了折子戏《花好月圆》《帝女花之香夭》等经典曲目。

二中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共同演唱了粤曲《干洒热血扫瘟神》,学习粤曲表演中的台步及基本动作。

另一项斗门鸡仔饼传习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在益利大酒楼举办。

另外,井岸镇曲艺展演还在西堤公园显利乐坛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氛围热烈,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白蕉镇

客家竹板山歌传承人吴志能在白石小学,亲自示范“唱山歌”和“敲竹板”,孩子们边学边唱,欢声笑语不断。

“珠海沙田民歌之父”黄华欢老师在教灯笼水乡的孩子们唱沙田民歌,学生们悠扬歌声响彻校园。

白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样热闹,非遗图片展示、非遗法宣传活动和客家咸茶、艾饼分享品尝等,吸引了大量市民群众。据悉,这是白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优化阵地以来的首场活动。

白蕉镇南澳村的“水上婚嫁展馆”内由水上婚嫁传承人梁爱群开展“水上婚嫁”传习活动。传承人详细向前来体验的群众介绍水上婚嫁和出嫁迎娶的习俗礼节。

斗门镇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传习活动在斗门镇大赤坎篮球场举行。炎热的夏天抵挡不了群众品尝非遗美食的热情,一大早,已有很多群众慕名前往现场。

乾务镇

装泥鱼编织传习活动在虎山村纯一黄公祠举行,非遗传承人黄国富教授小朋友鱼笼编织技艺,小朋友们学得津津有味。另一边,虎山金巢琵琶鸭、乾务炒藤鳝现场品尝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大家纷纷排队品尝。

莲洲镇

莲洲镇分场有“七月三十装路香”舞火龙、沙田民歌、粤曲的精彩展演,也有横山鸭扎包、莲溪月饼等非遗美食,活动现场吸引了超过名群众前来参与。

活动在学生展示的省级非遗项目“七月三十装路香”舞火龙(小龙)表演中拉开序幕。《昭君出塞》《荔枝颂》《花碟蹬仙》和动感广场舞表演等15个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现场还设置了横山鸭扎包、莲溪月饼和艾饼等非遗美食摊位,群众可免费品尝体验。

此次活动通过举办展览、展演、传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体验,为广大基层群众搭建近距离感受斗门区非遗项目特点和魅力的平台,全面展示我区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成果,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积极性,推进群众在文明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非遗,让非遗融入生活,活跃斗门文化生活。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有群众多人次参与线下体验,多人次参与线上活动。

来源:区文化馆、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编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斗门紫薇花海怒放,美得让人惊叹!

蓝蓝蓝,斗门,太!蓝!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w/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