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历史,塑造文化,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和谐的结合,古人在珠江源这方红土地上留下了沾益古八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景观已不复存,尽管如此,在老百姓心中至今仍以此为自豪,将这一闪现文化之光的遗韵久久珍藏在记忆中。

龙华晓钟

龙华寺始建于元代,康熙丙午年间被毁,戊申年西蜀云游高僧圆运重建,雍正二年和尚海德再修,为交水城第一名刹,寺内,“龙华晓钟”为旧时沾益州八景之一。

龙华寺背依玉林公园,东朝望海新区。古时,周围苍松翠柏、奇花瑶草、红藤缠树、紫竹成林。寺外攀石坎进大门入天井,左右为香房,里面是大殿。方位坐西朝东。天井内有一眼古井。据说,在一定的时辰,当月亮升至一定的角度,透过大殿里亮瓦射于井中,往井中看,有井中之月乃至和尚念经绕殿的场面映入人的眼帘,因此,被称为“月牙井”。

龙华寺当年在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属曲、沾、马、平(富源)四县的佛教活动中心,清晨,禅寺诵经撞钟晓晨,不仅响彻沾益全城,钟声远传曲靖小坡乃至珠街坝子。佛事活动兴盛,八方香客盈门,十分热闹。

烟青亭

原称青青亭或青亭潴(潴,水集之地),其原址在今天的商贸城西门外与铁路之间一带。

青亭潴为一小岛状,四面环水,西平书院居中,青青亭在其旁边。从湖南过来的普安路,与九龙山过来的五尺道于潴前交汇,直达今曲靖西山三岔。沿路两旁及环潴皆植垂柳。书院为读书人聚集之所在,必置有花草等点缀其间。清晨,朝雾弥漫,烟云缭绕,柳絲倒垂,随风荡漾,院外波光倒影,院内花香宜人,环境何其清新雅致。

青青亭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西平书院康熙四十六年建于望海寺。

“前构青青亭为季试之所”,可见青青亭是老师用来考察学生学业的场所。“于南门外潴水中筑台建西平书院”,在水中筑台而建,可以看出发展余地相当有限,西平书院才会于乾隆元年迁进城内,建在今天原西平小学旧址上。柯正朝为朝鲜人,康熙三十三年到沾益任州牧。到任即能重视兴贤育才,创办西平书院,为沾益人才培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确实值得称赞。

交河夜月

交河夜月,原址在西平镇庄家湾交河村旁,南盘江新东风闸下游米左右的地方,距县城约2~3公里。

在古腊溪河和古交河交汇处,每到月明星稀时,站在交岔的堤埂上,看到金波荡漾,月在水中,当时文人称“交河夜月”。?古人李文黼赞颂:未计朝宗日,交流在此间;银波疑月静,星汉一天闲。

上世纪60年代治理南盘江,裁弯改直,古腊溪河改道,易名西河,此段老河道年久淤塞,现规划为望海农民新区道路(纬四路);古交河南盘江最上游,有出水涵洞与新开南盘江交汇。

大觉栖云

大觉栖云缘于大觉寺,明神宗十九年建于今黑桥村后的小山上。早年的大觉寺,周边环境优美,环山松柏密植成林,古桧高槐遮阴,阴中瑶草悠香,门外奇花布景。临暮,夕阳西坠,彩云环绕,大觉寺在缥渺的烟云中时隐时现,犹如仙境天宫一般,景色十分宜人。但明清、民国时期屡遭兵灾、火灾之患,全寺毁坏严重。后经多次修复,建有大殿、偏殿,塑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药王、财神等佛像。新建的大觉寺以年天王殿落成为标志,再次恢复了昔日的元气。近年来,该寺又扩大了七八亩土地,改建了万福殿,投资60万元新盖了钟鼓楼,亭院、房舍大大改观,通寺道路逐步硬化。现今的大觉寺,求神拜佛者络绎不绝,旅游观光者纷至沓来。

相传,大觉寺一度被毁后,一棵紫薇花就随之枯死,自年恢复建寺后,沉睡十几年的紫薇花又复苏抽芽,至今枝叶茂盛,充满生机。(《文化曲靖·沾益》)

作者/来源:滇中微语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fl/1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