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花神middot花事百花
本文授权转载于:耳朵里的博物馆 (ID:erduolidebowuguan)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梨花鹦鹉图》宋佚名 百花生日是良辰 未到花朝一半春 古人爱花,还要给百花过生日,崇拜花神。 百花生日就是花朝节,春秋时期就有这个概念了,但每个朝代时间不一样,唐代时花朝节是很重要的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十五。皇家与民间都要举办祭典活动来庆祝,场面是“樽酒不空,座客常满”,非常热闹。 往后的朝代都会庆祝花朝节,都会举行祭祀花神、扑蝴蝶、挑菜、种花、簪花等习俗。 有的地方还会点燃花神灯来祈福,简直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百花图卷》清恽寿平 其中,祭祀花神是最重要的环节,花神是啥样呢? 首先,花神不是1个,是12个。 远古时,花神是人们想象中的概念,统领世间百花。古籍记载里面最早的花神有两个,花姑善于培养花卉,女夷掌管世间万物的生息。 魏晋隋唐时,花神开始人格化,和花卉有相同品格的人会被神化。 到了清代,人们就把历史名人、孝子列女、文人墨客和十二个月的月令花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十二花神。 货郎图-北宋苏汉臣(传) 根据现有的记载,有2个版本的十二花神,分为男女两队。 第一版女花神: 1月梅花·梅妃2月杏花·道觐 3月梨花·虢国夫人4月牡丹花·杨贵妃 5月石榴花·潘夫人6月莲花·西施 7月秋海棠·秦若兰8月桂花·张丽华 9月菊花·贾佩兰10月芙蓉花·蕊夫人 11月山茶花·袁宝儿12月水仙·甄夫人 看过去清一色都是有颜值又才华的美女姐姐。 第二版男花神: 1月兰花·屈原2月梅花·林逋 3月桃花·皮日休4月牡丹·欧阳修 5月芍药·苏东坡6月石榴·江淹 7月荷花·周敦颐8月紫薇·杨万里 9月桂花·洪适10月芙蓉·范成大 11月菊花·陶渊明12月水仙·高似孙 没想到,我们可爱的苏东坡除了是吃货以外,还是花神呢! 《西园雅集图》宋刘松年(传) 这些是不是看起来比较正常? 在另一个版本里,有一个男花神,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就是5月的石榴花花神:钟馗。 对,就是你想的那个钟馗。 钟馗之所以被选为5月石榴花的花神,是因为石榴花盛开在5月,5月人们容易生病,古时人们祭拜钟馗,祈求祛病消灾,又因为钟馗性子刚烈,发誓要除尽天下的妖魔鬼怪,这种性格刚好和火红的石榴花身相应,因此钟馗就成了石榴花的化身。 《钟馗移家图》明钱穀 虽然在神话中,钟馗的样貌不太好看,但他却是个吉祥的神明。 古时候民间常挂钟馗的画像辟邪除灾。他被百姓誉为是“赐福镇宅圣君”。 是门神,又是斩五毒的天师,是中国传统道教中唯一的万应之神,求福得福,求财得财,有求必应。 《岁朝佳兆图》明朱见深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遍插茱萸”不是插进土里,而是戴在头上。 王维?男的?头上戴花?这是什么画面? 《庵簪花图》明陈洪绶 唐代时就有男子戴花的记载,不过在宋代,男子戴花是最兴盛的时期。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就写过: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就是说成长所有人都簪花,连挑扁担的苦力也不例外。 宋朝男子为啥这么爱戴花呢? 第一个原因是皇上喜欢。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上的喜好直接影响老百姓,宋代几代皇帝都喜爱赏花,尤其是宋徽宗,他每次出游回宫,都是要“簪花,乘马”,而且陪行的官员和侍卫也得戴着花。 徽宗 第二个是皇帝喜欢赐花给喜爱的大臣。 能够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这可是无上的荣耀。 第三个和当时科考有关。 在科举考试之后,皇帝会在琼林苑举办“闻喜宴来招待新科进士,赐戴名花。进士们戴的花是荣誉的象征。 这三个原因都推动了簪花这个习惯被更多人接受。于是在宋朝男子戴花就很常见,而且是宫廷与民间同乐。 《簪花图》苏六朋晚清 宋朝有本书叫做《梦梁录》里,详细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一年四季的选花指南,春天有桃花、海棠,夏天有栀子花、茉莉,秋天有秋茶花、兰花,冬天有水仙花和梅花等等。 在小说《水浒传》描写的北宋好汉们,也都给戴上了花,比如“鬓边爱插芙蓉花”的杨雄、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金枪手徐凝“金翠花压鬓旁”等等。 吴方;唐诗的“大”意象世界宗白华:中国艺术包含宇宙中一切理,一切事 郭齐勇:现代社会需要国学经典 钱穆:中国学术是人本位主义 曾国藩的读书法 王世襄:收藏之物 潘光旦:宣传不是教育 钱穆:香港新亚书院精神 楼宇烈:“仁者寿”不吃药为中医 程俊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爱情 萧公权:毕业即失业论教育 梁思成:建筑是什么 钱穆: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潘光旦:忘本的教育 钱穆:我的人生经验之读书与做人 朱光潜:升学与选课 崖山之后有华夏 林语堂:没有读书习惯的人受眼前世界禁锢 梁漱溟:人类当认识自己 郭齐勇:仁与义 王国维:国家与学术 朱自清:会说话不容易 钱穆:中国女性之美 汤一介:真善美 王国维:哲学家与美术家 榫卯:中国建筑方式 钱穆:我的中国心 梁思成:中式建筑 朱光潜:灵魂有静气 贺麟:开明的政治 茅盾:一些批评 朱光潜:读书不能赶时髦 楼宇烈:中国文化灵魂 梁漱溟:办学动机 费孝通:中国人的毛病 吕思勉:宗教教义 陈立夫:儒家思想 钱穆:《论语》读法 梁漱溟:焦虑与欲望 宗白华:美丽精神 王阳明:修行 颜回:三月不违仁 吕思勉:历史知识 钱穆:政治家风度 周鲁:余嘉锡思想药方 梁思成:古建筑手稿 周鲁:民国学术 周鲁:读中国书 朱自清:青年读书 —国学讲座·人文雅集·文博展览— 东郊国书房 设计/策展/沙龙/讲座 异业合作/跨界合作 资源置换/品牌合作 电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fl/6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斗门,我们美丽的家园,一片藏匿于繁华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