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话、十个词,点滴成学!

今天的主题是:写物·紫薇花一、好词积累灌木(guànmù)蒴果(shuòguǒ)玫红(méihóng)丛生(cóngshēng)扦插(qiānchā)栽培(zāipéi)红紫乱朱(hóngzǐluànzhū)被朱佩紫(pīzhūpèizǐ)姹紫嫣红(chàzǐyānhóng)如火如荼(rúhuǒrútú)字词解释:①丛生:草木聚集在一起生长。多形容茂盛。②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③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④被朱佩紫:穿红袍,挂紫绶。形容身为大官。⑤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二、好句摘录盛夏绿遮眼,兹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岂是紫微郎。——王十朋《紫薇花》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周必大《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他院子里一株紫薇花很好,我们在花旁喝酒,不知多少次。白马湖住了不过一年,我却传染了他那爱花的嗜好。——朱自清《看花》三、经典古诗词紫薇花[唐]白居易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背景:“中书省”是朝廷处理政务,代皇帝拟订诏令的机构。因为省中多植紫薇,曾改名为紫薇省。白居易于穆宗长庆元年(年)十月任中书舍人,长庆二年(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此诗当作于长庆二年中白居易在中书舍人任上紫薇花开的日子。赏析:“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这样幽默的语言,对自己寂寞的心情加以安慰,也嘲讽了宫廷生活的空虚无聊。一个“对”字,描绘出了诗人与花“相看两不厌”的情景,将诗人独自一人、无人相伴的情景烘托得更加生动,也将诗人闲坐、无所事事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传神,使诗句更有情趣。用法指导:全诗描写诗人当值丝纶阁,因无事闲坐而觉得时间过得慢,因寂寞无伴而端详紫薇花,又因端详紫薇花而感到更加寂寞。字句浅白、叙事清晰、说理明白,这正是白居易的诗最大的特点。诗人隐晦地表达出了对自己所从事的枯燥工作的失望,并通过对宫廷环境的描写,影射了当时沉闷的政治气氛,进而表达了对此的不满之情。四、名家名段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紫薇原产于中国中部和南部。白居易诗云“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这些都是偏南的地方。但是北方很早就有了,如长安。北京过去也有,但很少(北京人多不识紫薇)。近年北京大量种植,到处都是。街心花园几乎都有。选择这种花木来美化城市环境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花繁盛,颜色多(多为胭脂红,也有紫色和白色的),花期长。但是似乎生长得很慢。密云水库大坝下的通道两侧,隔不远就有一棵紫薇。我每年夏天要到密云开一次会,年年到坝下散步,都看到这些紫薇。看了四年,它们好像还是那样大。——汪曾祺《紫薇》节选赏析:作者写紫薇花,抓住了一个特点“繁”。“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紫薇花原本是六瓣的,但是这里的紫薇花却开得看不出有几瓣花,这是因为一朵花的花瓣压着另一朵的花瓣,花瓣重合,所以看不出,可见花朵重重叠叠,“真是‘繁’得不得了”。又用了比喻,将紫薇花繁茂的样子比作“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这就将静态的花写出了动态,这其中还用了通感,花本来是用眼睛看的,这里却用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就用了听觉来写视觉,十分生动。用法指导:这个片段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写紫薇花,运用了比喻修辞,将紫薇花比作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们;运用通感手法,用听觉写视觉;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用大黑蜂飞离花枝时,花穗“还得哆嗦两下”,衬托出花穗之沉。此外,还通过引用白居易的诗写紫薇花的产地,通过对比四年来自己见到的紫薇花,写紫薇花的花期之长。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丰富文章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fl/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