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二齐旧藏珍稀文献丛刊》(全96册)

乐怡刘波编

齐耀琳(—)、齐耀珊(—),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寄籍奉天府吉林伊通州,清末民初皆在官场任要职。年,齐氏兄弟的藏书约余种由哈佛燕京图书馆购得,本丛刊从中精选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影印出版。这批藏书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1.所收文献皆为稿抄本;2.档案、戏曲文献和清人手稿等是其藏书的主要特色。档案文献主要有地方政府文件、官员的奏稿、典业及商会行规等商业文献,即官册、赋税、贸易、奉饷、律例、奏议、公牍之类的文献。其他若名人日记、书院考课论文稿、戏班的工尺谱、建筑资料等。地方政府文件,包括县衙里的交代簿、县志局的流水账、县镇的水道图、登科录、职官录、军事及司法档册等。商业文献中《贸易须知辑要》《至宝精求》《银洋珠宝谱》《玉器皮货谱》《典业须知录》等极具史料参考价值,其中《典业须知录》是有关清代徽州典当业运作记载最为系统,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份商业文献,也是反映清代典当业经营的相关文献。清人的手稿有黄钺、朱延熙等人的诗文集。

乐怡,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助理,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助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版本目录学、古籍校释,曾与吴格老师合作整理出版了《四库提要分纂稿》。

刘波,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撰有《普林斯顿大学藏吐鲁番文书唐写本经义策残卷之整理与研究》等。

在哈佛大學的紅磚樓群中,有一棟二層小樓,優雅地站立了近百年,門前的一對東方石獅安静地看著人來人往,默默見證發生的每一個故事,這裏就是北美地區乃至全球東亞研究重要機構之一——哈佛燕京學社。在她低調的外表下,藴藏著一個豐富的東亞文獻資源寶庫,哈佛燕京圖書館。裘開明先生、吴文津先生、鄭炯文先生三代館長的苦心積纍,立意營求,成就了這一圖書館作爲優秀學術型圖書館的深厚底藴。從珍貴紙質文獻的保存與保護,到數字化資源的建設與推廣,歷經數十年,哈佛燕京圖書館無疑爲圖書館界提供了東方古籍“藏”與“用”完美結合的典範。

在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文館藏中,有頗具版本價值的善本,同時也有來自於一些學者或個人的特藏。這些藏書自成體系,由於結合了收藏者的學術研究心得與時代背景,遂賦予其特殊的文獻價值,也值得引起學者的關注。此次由哈佛燕京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二齊舊藏珍稀文獻叢刊》,其所影印的齊耀琳、齊耀珊兄弟藏書,即屬此類文獻。

哈佛燕京圖書館的相關典藏記録顯示,齊耀琳、齊耀珊兄弟(下簡稱“齊氏兄弟”)藏書於年6月入藏。翻閲該館首任館長裘開明先生的檔案,以及哈佛燕京圖書館年報可知,“齊氏兄弟”藏書入藏的過程頗有些周折。

裘開明先生擔任館長伊始,即在圖書采購中顯露出獨到的眼光。年,他在回到北平并協助燕京大學組建圖書館時,即表現出對收購私人藏書的關注,并得到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的支持,因彼時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漢和圖書館尚屬於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和哈佛大學圖書館雙重管轄。年7月,葉理綏(SergeElisséeff)教授正式被聘爲哈佛燕京學社社長和哈佛大學遠東語言教授,同年,相關管理制度改革,漢和圖書館館長直接接受燕京學社社長領導。在葉理綏教授和裘開明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學社董事會的大力支持下,哈佛燕京圖書館中(包括滿文及藏文)、日、韓等圖籍的收藏量都有顯著的增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國,戰亂陰雲籠罩,社會動蕩,不少故家大族的古籍收藏紛紛散出,也爲裘開明先生采購古籍善本提供了條件。

年4月,裘開明先生收到華盛頓FeltonChow先生的來函,第一次接觸到有關“齊氏兄弟”藏書的書單。根據信函内容,這份書單是曾在中國交通部任職的王文山先生委托FeltonChow先生轉給裘先生,以詢問哈佛燕京圖書館是否有收購意向。這批書已經於當年的約十年前,由王文山先生自中國運出,寄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根據王文山先生的經歷,他於年冬赴美留學,在美期間,曾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編目員,可以推測,“齊氏兄弟”藏書或爲他赴美時運出,即在年至年之間,并寄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裘先生收到信函和書單後,即請示葉理綏先生。葉理綏先生將書單寄給時任北平圖書館館長的袁同禮先生,徵詢相關意見。其時,王重民先生受北平圖書館委派,正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協助中文善本古籍的整理工作,遂由他瀏覽了王文山先生寄存的這批書,進行了評估,認爲有一定收藏價值,并於年2月致函裘先生説明相關情况。

其後,齊氏以王文山爲中人,另委托太平洋國際學會中國分會(ChinaInstituteofPacificRelations)的劉馭萬劉馭萬(—),湖北宜昌人。年,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年回國。年任全國建設委員會總幹事。年任太平洋國際學會中國分會幹事,年升執行幹事,直至年。其間,兼任國民政府交通部總務司幫辦、人事科科長等職。據石心怡《劉馭萬——從宗教活動家到外交官》,《世界知識》年第18期第62—63頁。先生,全權處理向哈佛燕京圖書館整體出售藏書事宜。哈佛燕京圖書館則以裘開明先生爲全權代表。雙方就相關事項達成一致,并於年3月完成全部收購工作。年6月,“齊氏兄弟”藏書整體由美國國會圖書館移交哈佛燕京圖書館入藏。裘開明先生在年10月的圖書館年報中,詳細回顧了這一購書過程,并簡要介紹了此批藏書的特色和其中有代表性的若干部書籍。

據哈佛燕京圖書館檔案,“齊氏兄弟”藏書在入館之初,曾造有一份簡册,該書單爲手寫,當時共著録圖籍五百餘部,并有簡單的分類分級標記,如以“A”“AA”“AAA”對書籍版本是否精善加以區分;以“M”表示該藏品爲圖;以“B”表示該書作者是否爲政府官員等。年,哈佛燕京圖書館將該批藏書重行清點整理,剔除其中當時未見者,又將一些可以歸併的條目作了調整,最終著録爲四百一十三種一千二百零六册,所有條目皆已編製成機讀目録進入哈佛大學圖書館讀者檢索系統。

齊耀琳、齊耀珊皆生於清同治間,爲同胞兄弟,而耀琳稍長。兩人在清末皆中進士,并且爲官一方。民國初立,又因分别與袁世凱和黎元洪有交誼,而在新政府中受到任用。關於“齊氏兄弟”的生平,尚無完整的傳記資料記載,迄無前人對其作專門的整理與研究。

經查考,目前研究“齊氏兄弟”生平,較爲可靠的資料有《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和《伊通齊氏家譜》二書。前者爲二人自述履歷,對研究其在清末的爲官經歷極有幫助。後者爲齊耀琳所編,則可補充民國間二人的爲官經歷。筆者在調查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於年4月,有幸得到“齊氏兄弟”後人齊宗敏女士的幫助,她在書信中提供了較爲詳細的“齊氏兄弟”傳記綫索。

另有見於《伊通文史資料》内摘引《伊通鄉土志》者,然該段資料誤將“齊氏兄弟”作爲滿人,且在一些具體年代上存在誤差,故并不足以徵信。其他也有散見於地方志、民國報刊(如《申報》),及現代人所編省情資料者(如“山東省省情資料”),然皆不夠具體和系統。民國間《政府公報》中的任免令,對於“齊氏兄弟”在民國期間的職務任免信息有所補益,亦可與齊耀琳所撰家譜互相印證。

綜合迄今可見的各種材料,“齊氏兄弟”生平已可概見,以下謹以編年體式,分别條列齊耀琳、齊耀珊簡傳:

齊耀琳

字震巖,又作雲巖,吉林省伊通昌邑縣齊西村人。

清同治元年(),出生。

清光緒十四年(),副榜,任盛京宗室學漢教習。

清光緒十九年(),舉人。

清光緒二十一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清光緒二十四年(),散館,八月,補直隸曲周縣知縣。

清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到省。五月,署平鄉縣知縣。九月,曲周縣知縣。其後赴清苑縣。

清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經前直隸總督袁世凱奏保循良,獲嘉獎。

清光緒二十八年()六月,經前直隸總督袁世凱奏保,奉旨交軍機處存記。

清光緒二十九年()閏五月,調補宣化縣知縣。七月,經前直隸總督袁世凱奏保,送部引見,奉旨從直隸州知州在任即補。

清光緒三十年()二月,署遵化州直隸州知州。九月,補遵化直隸州知州。

清光緒三十二年()三月,補河間府知州。

清光緒三十三年()五月,調補保定府知府。七月,署天津府知府。

清光緒三十四年()正月,補永定河道。二月十七日,調補天津道。

清宣統元年()十一月,升直隸按察使,改提法使。

清宣統三年(),任江蘇布政使,旋改河南布政使。十二月,授河南巡撫,兼署安徽巡撫,又任河南都督。

民國元年(),任鹽務大臣。

民國二年()六月,改任吉林民政長巡按使,會辦吉林軍務。

民國三年(),任江蘇巡按使,兼代江蘇督軍、江蘇省長。

民國九年()六月,遭江蘇省議會彈劾。七月,自江蘇省長任上去職。年末,離開江蘇回到天津。其後,任天津耀華玻璃公司總董。

年初,殁於北平。

齊耀珊

字照巖,吉林省伊通昌邑縣齊西村人。

清同治四年(),出生。

清光緒十五年(),舉人。

清光緒十六年(),進士。官内閣中書,署侍讀。

清光緒二十二年(),充玉牒館幫繕録官兼分校官。十二月,補中書缺。

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截取同知,任湖北候補知府,加鹽運使銜。

清光緒二十五年()六月,籤掣湖北。九月,到省。

清光緒二十七年()八月,署宜昌府知府。

其後,擢湖北荆宜道,花翎二品銜。任荆宜沙關監督、漢黄德道江漢關監督,署湖北提學使,歷充撫署文案、黄華州查卡、保甲局總辦、銀幣局提調總辦、善後局總文案會辦總辦、督練處提調。

清光緒三十三年()秋,操南軍總執法官、教練處總辦、洋務局總辦、營務處總辦、軍醫學堂監督、後湖清丈局總辦、宜昌川鹽局督辦及荆州中學堂、荆州方言學堂、荆州師範學堂、荆州工藝學堂、漢口中學、漢口師範學堂監督。

民國二年()正月,任北京鹽務籌備處處長。

民國三年()三月,任約法會議員。

民國四年(),任參政院參政。

民國六至七年(—)間,任浙江省長。

民國九年()五月,遭浙江省議會彈劾,電請辭職,并離開浙江。後任山東省長。

民國十年()五月,任北京政府内務總長兼饑饉救濟會總理。六月,任督辦京師市政事宜。七月,任商務銀行總裁。十二月,任農商總長兼署教育總長。

民國十一年(),兼任糧食調查委員會會長。四月,免教育總長兼職,六月免農商總長職。去職後,居天津,任農商銀行總裁。

民國十六年(),任張作霖安國軍政討論委員會委員。

年正月十三日,卒於臺北,年九十歲。

哈佛燕京圖書館的“齊氏兄弟”藏書并非其自身著述,且迄未發現明確述及其藏書原委的資料。經初步查考,此批藏書應是目前已知“齊氏兄弟”藏書中所保存下來較完整、數量較多的一部分。目前尚未見其他已知藏書機構或個人擁有成批“齊氏兄弟”藏書的著録。

從哈佛燕京圖書館“齊氏兄弟”藏書的整體版本時代來看,多在清後期及民國初期。較值得注意的是,此批藏書中,僅有兩部爲清光緒、宣統間刻本,其餘均爲稿鈔本及手繪輿圖、水道圖等。稿鈔本在全部藏書中占如此高的比率,在私人藏書中亦屬罕見。其中明確爲稿本者有三十種,清鈔本有三百餘種,民國早期鈔本有六十餘種。清鈔本的時代,目前可以明確考證的,最早爲嘉慶間,而其餘則較多集中在清末,即年至年間。

從其藏書的内容而言,按中國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來看,則四部兼有。筆者參考《中國叢書綜録·子目》的分類標準,對“齊氏兄弟”藏書加以細分,經部得書十九種,分别涉及易、尚書、詩經、周禮、禮記、春秋左傳、四書、群經總義、小學九個小類,多爲常見書之鈔本。史部得書一百五十二種,分别涉及正史、編年、雜史、史鈔、史評、傳記、政書、時令、地理、金石十個小類,較多集中在地方財政、律例、奏議、公牘、官册名録等。子部得書八十二種,分别涉及兵書、道教、典故類、佛教、工藝、曆算、儒學類、術數、小説、醫家、藝術、雜學、周秦諸子十三個小類,集中於醫學、軍事工藝、貿易等。集部得書一百六十種,分别涉及别集、總集、詩文評、詞曲四個小類,而較多集中於曲譜、文選、書院課卷等。

從“齊氏兄弟”藏書以上兩方面的版本特點可以推測,這是一批經過數十年刻意積纍的收藏品。然而,在此批藏書中,并没有發現“齊氏兄弟”所留下的任何藏書標記,如私人印章、藏書題跋或題識等。如果要進一步考察其藏書原委,則需要結合此批藏書的具體内容和“齊氏兄弟”的生平經歷及交游等進行分析。

仔細研究“齊氏兄弟”的生平,對其藏書之形成原因及構成特色的分析,有較爲重要的幫助。“齊氏兄弟”先後分别在北京、湖北、河北、天津、江蘇、吉林、浙江等地任職,且除地方行政職務外,尚有鹽運使、洋務局總辦、保甲局總辦、各類學堂監督及督軍等,已經涵蓋了清末至民國初期較爲重要的幾類職務,頗具代表性。“齊氏兄弟”在官場上較爲活躍的時間,約開始於清光緒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間(—)。而“齊氏兄弟”藏書中,自清光緒朝末期,到民國初期的稿鈔本,較多與江蘇、浙江、湖北、安徽等地縣一級地方政府的賦税、縣級政府官員前後任交接登記、地方刑案、地方教育管理(如書院課卷)、國家鹽政等相關,可以推測,此類藏書是二人爲官期間所積纍。這些文獻上,多蓋有地方官員的官印木戳記,其中清朝期間官印爲滿漢雙語,皆當屬原始檔册。

此外,“齊氏兄弟”藏書中有一定數量的戲曲曲譜,這或與“齊氏兄弟”的個人愛好相關。經齊氏家族中的另一位後人李大興先生介紹,這一家族對京劇等戲曲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甚至影響到了後代,齊耀琳孫輩中有名齊崧者,曾是梅蘭芳的忠實票友,并曾寫作《談梅蘭芳》一書。

“齊氏兄弟”藏書中除上述形成於清光緒末年至民國初期的文獻之外,尚有一部分著作成書於清道光朝至清光緒初年。從時間上來看,與“齊氏兄弟”爲官經歷并不重合,這些書籍如何爲他們所收藏,則需要進一步查考。

仔細翻閲這一部分著作後,發現其中有一部稿本《薛母金太夫人傳記》,其主要作者爲薛華培,成書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後。書中所介紹的“薛母金太夫人”實爲作者薛華培的母親,也同時是清末大臣薛焕的繼室。再進一步查考薛焕、薛華培父子的生平資料,并與這一部分著作的内容相結合來看,則其中端倪約略可見。

薛焕(—),字覲堂,四川叙州府興文縣人。清道光二十四年()中舉人,選授江蘇省金山知縣,署新陽縣賑灾。清咸豐三年(),欽差大臣向榮留焕江南大營襄辦糧餉。同年,因功報捐知府。明年(),帶川勇一千五百隨巡撫許乃釗剿上海小刀會,因功授松江府知府。咸豐五年(),調補蘇州知府。明年(),因功賞戴花翎,同年,娶浙江平湖縣金氏女爲繼室,由知府遞捐鹽運使銜。清咸豐七年(),補授江蘇蘇松糧儲道,轉調江蘇蘇松太道。清咸豐八年(),擢遷江蘇按察使上海道。清咸豐九年()任江寧布政使。明年,賞加巡撫銜,幫辦海口通商事宜,又調補江蘇布政使,辦理五口通商事宜,補授江蘇巡撫,仍署兩江總督,後由曾國藩代替。又因在上海拼死成功抵禦太平軍,被賞頭品頂戴,同一年年底,京師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理通商、關税、對外交涉事宜,分設南北通商大臣,上諭: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及内江三口(鎮江、九江、漢口)、潮州、瓊州、臺灣、淡水各口通商事務著署理欽差大臣江蘇巡撫薛焕辦理。清咸豐十一年(),奏請設立籌餉總局。同年十月,咸豐帝命曾國藩、薛焕、袁甲三等籌議洋船代運江浙漕米與借洋兵助剿案。清同治元年(),上諭:薛焕著以頭品頂戴充辦理通商事務大臣。次年,上命薛焕署禮部左侍郎,并添派薛焕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理一切事宜。同年,補授工部右侍郎,監管錢法堂事務、管理溝渠河道等。清同治三年(),署左副都御使通政使司。清同治四年(),因父母年事已高,請假回四川原籍省親。其後丁父憂、丁母憂,直至清同治十一年()服滿,恩准起復。次年,二女兒出嫁湖廣總督李瀚章長子二甲進士李經畬。清同治十三年(),偕四川縉紳投牒川督吴棠、學政張之洞請建書院。清光緒元年(),尊經書院建成,薛焕首任山長。同年,奉命爲欽差副使赴雲南,查辦英國使館翻譯馬嘉理在滇被戕案。清光緒二年(),自滇省昆明起程回四川。清光緒六年(),病殁。同年,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請朝廷,追論薛焕力守海濱以待援師之功,請以侍郎例議恤,奉旨允准優恤,誥授光禄大夫,國史館立傳。薛焕生前爲官及創辦尊經書院期間,曾有藏書若干,身後爲薛華培繼承。

薛華培(—),字次申,薛焕三子,自號“枕經書屋主人”。清光緒四年()報捐同知,次年,報捐花翎。清光緒八年(),援例以知府候選,旋奉前北洋大臣合肥李傅相委辦湖北淮軍轉運局。同年,以三妹歸於李瀚章次子李經楚。清光緒十一年()捐升知府。清光緒十三年(),奉北洋大臣李鴻章委辦湖北淮軍轉運局務,兼籌解鄂省奉撥海防經費等款。次年,捐升道員。清光緒十五年(),報捐指分湖北試用,經吏部帶領引見,奉旨照例發往,因歷年籌解海軍要需均無貽誤,經李鴻章奏保,加二品頂戴。清光緒十七年(),以四妹歸於兩淮鹽運使婺源江人鏡次子、戊戌科進士江蘇候補知府江忠振。清光緒二十年(),援例以候補道赴湖北,到省後即奉前署兩湖總督譚制軍委,赴襄河一帶查驗水陸馬步各軍技藝,并訪查文武官聲政績,吏治兵政。其後,以海軍議叙得旨,賞加二品頂戴。清光緒二十二年(),蒙前北洋大臣仁和王協揆奏調至北洋差遣。次年,以母親多病,不任跋涉,不習水土爲言,改委駐滬購料之差,移眷至滬,娶江南花魁張四寶爲繼室。清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上諭:湖南巡撫陳寶箴奏保人才,湖南候補道夏獻銘、黄炳離,前内閣學士陳寶琛,侍讀楊鋭,禮部主事黄英采,刑部主事劉光第,廣東候補道楊樞、王秉恩,江蘇候補道歐陽霖、杜俞、柯逢時,江西候補道惲祖祁,湖北候補道徐家干、薛華培、左孝同,均著來京預備召見。其後,變法失敗,薛華培以家食維艱,不得已而仍東詣江寧,更謀餬口之計。期間曾陸續變賣從父親薛焕處繼承,以及自己所收藏的書籍字畫等。也曾在民間行醫,以獲得些許生活資本。清光緒三十二年(),薛華培病殁於金陵,其繼室張四寶於其臨終前服毒殉節。

哈佛燕京圖書館“齊氏兄弟”藏書中,前文所述清道光至清光緒初年的這批著述,有咸豐間文職、武職官册,如《文職候補官册》《標營武職官册》等;有與漕糧、籌餉相關者,如《道光錢糧奏摺》《道光漕糧運奏稟》等;有當時名臣奏稟,如《袁端敏公奏稿》《袁午橋先生軍務奏稿》《清咸豐會銜奏檔》等;有與創辦海軍、江南製造總局等相關者,如《李鴻章倡辦海軍往來電稿》《琅維理擬整理海軍節略》等;有時賢尺牘,如《江人鏡友朋書札》等;還有各種文選,類似書院自編或收藏之教材者,如《古今文賦鈔》《九家試帖約選》等。皆可與薛氏父子爲官、生活之經歷,創辦四川尊經書院之過程,及其交游關係(與合肥李氏、江氏聯姻等)相印證,可以推測這批文獻原屬於薛氏父子收藏的可能性較大。

薛華培生年早於齊耀琳一年,與“齊氏兄弟”可謂同齡。目前尚未找到薛氏與齊氏直接交往的文獻證據。然經過查考,薛華培與陳三立爲摯友,陳三立《散原精舍詩文集》中述及“次申”(薛華培字)者,有十餘首,内容多關日常交游。薛氏彌留之際,曾以所藏蕭雲從書畫卷子相贈。按,陳三立與齊耀琳亦應有過從,他們曾同爲民國間詩詞社之一“瓶社”成員。

據此,我們暫作一大膽推測,即在薛氏窮愁困頓於金陵期間,其藏書由陳三立介紹給“齊氏兄弟”,而因薛氏藏書於齊氏爲官頗有可資參閲借鑒之處,齊氏遂加以接收。薛氏原藏,再加上齊氏陸續積纍,遂有今日哈佛燕京圖書館“齊氏兄弟”藏書之規模。當然,薛氏與齊氏在藏書上確切的授受關係及過程,尚有待進一步查證。

哈佛燕京圖書館“齊氏兄弟”藏書的相關利用與研究,歷經如下幾個階段:最初入館時的初步編目;年的清點整理及詳細編目,相關數據進入哈佛大學圖書館讀者檢索系統;其後,館方選取了其中較有特色的三十餘部先行數字化,并上網公布;年,有二十六種被選入《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志》進行介紹;另有若干種被選印入《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民國文獻叢刊》《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明清集叢刊》等,然迄今尚未曾獲得較爲完整和全面的介紹與揭示。此次,哈佛燕京圖書館委托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齊氏兄弟”藏書,即希望對此批文獻進行較爲全面的揭示。

此次影印之初,哈佛燕京圖書館對“齊氏兄弟”藏書進行了又一次較爲深入的逐種調閲和篩選,主要選目原則爲:已被選印入其他影印叢書者,不選;稿本悉數選入;鈔本若其底本爲較常見的通行本,且書内并無有價值的學術劄記者,不選。經過篩選,得目二百一十三種。未被選入影印者,其目録將附於前言之後,以期向讀者提供“齊氏兄弟”藏書較爲完整的面貌。

選出的二百一十三種,仍覆蓋了經、史、子、集四部。其中經部七種,史部九十六種,子部二十八種,集部八十二種。以下分部擇要以介紹之。

(一)經部

經部的書,在“齊氏兄弟”藏書中數量最少,且多爲通行本之鈔本。其中較值得關注的有兩部書,即《周易經傳分合表》和《左傳彙選》。這兩部書皆爲清末李楷林所輯。

李氏字士陶,生活時代在清末至民國初期,安徽太湖縣人,生平無考。民國初年曾任江南書局經理。在治經方面頗有心得,亦曾參與修撰《太湖縣李氏族譜》。

《周易經傳分合表》一册一函,爲李氏光緒三十三年()所輯,硃墨兩色,十五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正文無分隔綫,版心上題“易經”,内框高31.7厘米,寬25厘米。書末有李楷林案語述輯書緣起。按,李楷林有《周易兩讀》見於各家著録,民國十四年()刻本。對比此本與《周易兩讀》,則内容大致相同,版式略异。此本卷前宋朱熹《易序》,《周易兩讀》替换爲宋程頤《易傳序》,并增加了《周易音均表》《周易兩讀贊》(李楷林撰)、民國十四年()程先甲跋。此本中墨筆校改處,《周易兩讀》中均已照刻,可見此本爲《周易兩讀》的初稿本。

《左傳彙選》四册一函,爲李氏清光緒二十二年()輯鈔定本,九行二十五字,無分隔綫,四周單邊白口單黑魚尾,版心上題書名,中題篇名,下題“知不足齋”,内框高186厘米,寬126厘米。有圈點。内封葉下半葉題“丙申仲春花朝後一日題於秦淮稽古軒”。卷前有目録,目録末有光緒十九年()李氏序,述其輯書緣起。此本未見有刻本著録。

兩書鈔寫極工,由其前後序跋可見,李氏在底本選擇上,非常留意擇取善本。在内容上,亦注意去粗取精,剪裁得當,體現了作者的用心,而如果没有多年治經的經驗,亦無法有如此精當的提煉,對後來學者讀《易》及《左傳》,可謂治學津梁。

(二)史部

“齊氏兄弟”藏書中,史部書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是其最有特色的一部分藏書。史部内,除了部分鈔輯自正史、雜史著作之外,較值得關注的是清末民國初年地方政府的原始檔册,即官册、賦税、貿易、奉餉、律例、奏議、公牘之類。因其中民國時期的檔册已影印入其他叢刊,故此處僅介紹成書於清朝者。

官册,如《黄河營記名外委册》《文職候補官册》《標營武職官册》《運河文職官册》《京員知府同知通判大挑知縣州同州判等官册》等,題名均爲編目時據内封粘簽所題而擬,成書年代及版式上皆較爲接近:紅格,半葉七行,内框四周雙邊,白口,上單紅魚尾,可知彼時在官册印製上有統一形制。所列多爲清道光至同治間各機構官員名録,姓名上方間有紅印“病”“故”“革”“補”“除”等戳記。“故”字戳記下,間有紅紙粘籖墨筆題“病故”者。每個姓名下,皆附簡單履歷,若加以整理,可作爲清末官員履歷檔案和傳記資料的較好補充。上述五種,《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志》均有著録。

地方財税方面,則有謂“交代登復册”者,此次選入影印者二十餘種,如:《清光緒如皋縣查造單任交册存記》《清光緒寶山縣交代駁册》等。按,“交代登復册”爲明清地方政府前後任銜接的交接文件。“齊氏兄弟”藏書中此類文獻所涉及地方,主要爲江蘇、浙江兩省,與兩兄弟爲官所在區域相合。在形制上多爲單册,偶有兩册或更多者,版本形態多爲紅格鈔本,七行至十一行不等。册首多有官印,清末官印爲滿漢雙文,民國時期則僅爲漢文印。卷首多題“某地正任某某承查某任自某年任起至某年交卸前一日止任内經手正雜各款分别應交應補應抵應减應删造具登復册”。其書之内常有墨筆圈改塗乙標記等,可見并非最終謄清稿。各書年代上基本銜接,地域上相對集中,皆屬其難能者,可爲清末江浙地方經濟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與貿易相關者,則有兩種頗值一提,即《貿易須知輯要》與《典業須知》。《貿易須知》,一册一函,王秉元纂輯,後附《秘傳神巧戲法録》。秉元爲清乾隆間人。《典業須知》,一册一函,清末浙江新安惟善堂所編,書内有述及咸豐五年間事者,推知該書當成於咸豐之後。書内用語簡潔明瞭,朗朗上口,十分可愛。此類讀物來自於民間,流傳於民間,雖未見正式刻本,然對於民俗史之研究,則有較大的價值。

此外,有關“奉餉收支”者,其中《清光緒間天津電報局支款清册》《清末江蘇各縣書院寺廟等經費簿》《金陵軍需報銷總局報銷册》等,頗值得注意。從中,可查考清末軍備方面的開支,以及江蘇各縣書院、寺廟等運轉情况。

律例書,有約十餘部。多爲清律、各地成案選鈔,如《川匪奏稟》《清道光秋審條例及各省案例彙鈔》《四川刑案鈔》《東流縣民國六年秋成全案》《安徽省司法彙登》等。多爲毛裝,行款不等。可以推測,是從各縣刑名事務文件中隨手摘鈔,而作爲這些摘鈔的底本,目前往往已不可得見,通過這些摘鈔而保存下來的案例,可以爲中國法制史的研究提供難得的素材。且所録案情曲折,文字生動,也有一定的可讀性。

奏議公牘,數量亦稱可觀。其中奏議較有價值的有,《袁端敏公奏稿》《袁午橋先生軍務奏稿》《奏請創設外海兵輪水師疏》《清咸豐會銜奏檔》《道光倉米奏稟等鈔》《清咸豐鹽務奏稿鹽運各督撫部堂來咨》《清光緒間兩江總督奏稿鈔》《清末江蘇雲南等省奏摺公函鈔》等。這些奏稿皆有關清末,尤其是道光、咸豐、光緒各朝的海軍、軍備、鹽務等,刻意摘鈔收集者,存藏至今,可補清末奏稿資料之不足。

公牘方面,值得關注者有:《李鴻章倡辦海軍往來電稿》《康濟改修魚雷練船并添購器具卷宗》以及《江南機器製造局公牘》。皆有關清末創辦洋務時期重要事務,對相關研究有一定價值。

“齊氏兄弟”藏書史部文獻中,有《光緒水道圖》,五十一幅,手工繪製,保存完好。除黑白外,更有彩繪者。圖上有題“光緒三十年()”某月日繪,或有各地關防經辦委員印等。不僅繪製水道地形,還標記了“厘卡”。

“厘卡”是清政府在咸豐以後設立的徵收厘金的基層機構。“厘金”則是清末政府通過國内水陸交通要道,對通過的貨物設立關卡所徵收之税金,一般爲貨物價格的百分之一,每百分之一爲一厘。

“齊氏兄弟”藏書中這批水道厘卡圖,皆爲當地厘局所精心繪製,詳細標出水道走向、各厘局所在位置,及與省城的距離等。各水道圖大小不一,可見當時厘局繪圖并無定制。有説明文字用朱色簽條粘於圖上,以便引起讀圖者注意。此批水道圖,以江西省河流爲多,經查考,江西全境百分之八十的水系皆包含在内,此外,更有臺灣鳳山縣厘卡輿圖等,爲清末地方水利、經濟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三)子部

子部中工藝相關者較多,也較值得關注。如有關工藝器械的《工藝製造全書》《水雷功課》《旱雷製作問答録》附《電瓶製作問答録》《行空器圖説》等。書内多繪有詳細的製造流程圖,或産品結構示意圖,鈔手極工,文字秀麗,繪圖精細,在内容上則具有較明顯的時代特徵。

另如有關工藝類日用器物之屬的《玉器皮貨譜》《銀洋珠寶譜》《至寶精求》等,其著者當爲清末民國間的典當行主人,是不可多得的近代典業研究資料。《至寶精求》中的“首飾秘訣”與《銀洋珠寶譜》“首飾論”内容有相同處,部分字句和章節順序略有差异,疑爲不同生徒所做的記録。

此類著述存世較少,目前可見著録者,僅有國家圖書館清鈔本《皮貨論》一部。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王振忠先生,有《清代江南徽州典當商的經營文化》一文,對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上述幾種書的内容、成書原委及其價值作了專門論述。

子部中尚有書畫作品、游藝書籍,體現了主人的雅好。其中《臨摹董文敏公真迹》,原登記目録作真迹,後因對此册真僞有争議而加“臨摹”二字,期待方家辨識。

(四)集部

“齊氏兄弟”藏書中,集部書亦占三分之一。其中較有價值的有一些未見别家著録的清人别集,以及大量的曲譜等。

别集内,清末程佐的五部作品,分别爲《鳴求軒詩存》《紅羊劫賸草》《秋浦冷署閒吟》《秋樹蟬聲》《敝帚軒吟草》,以及清朱鍾萱《淡淡軒詩鈔》,皆未見其他收藏機構著録,已影印入《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明清集叢刊》,此處不展開介紹。另有《儲慧軒詩鈔》《愛菊軒詩草》《三論書屋詩稿》,查《清人别集總目》及其他各藏書目録亦未見著録,也值得關注。

《儲慧軒詩鈔》,清傅心柏著,一册,清末(—)鈔本,毛裝,八行二十二字,無行格。卷端題書名,次行題“莫愁湖舊隱傅心柏著”。卷内最末年份爲丁亥,據卷内詩題“咸同迄今纔數十年”,可知此丁亥爲清光緒十三年(),此書當成於該年之後。

《愛菊軒詩草》,清李世熙撰,一册,清末(—)樂育堂鈔本。八行二十字,小字單行同,無格。金瓖玉裝。有硃筆圈點。封面題簽上横題“樂育堂”。卷首有清道光二十八年()作者自叙,叙末題“一凡詩中批點悉準升菴榜掄張先生筆評”,卷末有咸豐三年()作者跋。卷前有目録,目録題名“新訂愛菊軒詩草”,目録末署“同治七年()三月上旬蘇允恭敬録於水月書屋之北壁下”。

《三論書屋詩稿》,清徐蔭濤撰,一册,清光緒十九年()稿本。六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字數不等,無格。有墨筆圈乙改字,眉批及硃圈。封面題“此册内代作擬課試帖計七十首外生作七首又附録前人作八首仍有擬作七律一首七月二十一日早檢識再查此後續作另訂録”,“聽秋生徐蔭濤艸稿”,書名下題“光緒癸巳()二月上旬起七夕生復安村叟閲”。封面題名處因紙有破損僅存“三論書屋”,據内容補題“詩稿”。有“听秋”朱方,“蔭濤”白方,“風流不在人知”朱方,“八十後作”朱長方,“不老老人七夕生”朱方,“七夕生”朱方印。

其人其書,惟賴“齊氏兄弟”藏書之公布,才得以獲知於世間。

集部中尚有三十餘部曲譜,附有工尺譜,有的甚至附有鑼鼓譜。一家而集中收藏如此數量之曲譜資料,實屬難能。楊蔭瀏先生在《工尺譜淺説》中提到:“工尺譜是我國民間普遍應用的一種記譜形式。從唐代以來,我國民間應用這種記譜形式,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同是工尺譜,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和不同樂種所具體應用的,却并不完全相同。”“齊氏兄弟”藏書中這批工尺譜此次悉數影印,它們屬於何種戲曲曲譜,尚待進一步考證。

集部中另一較有特色的文獻爲清末書院考課論文稿。如《尊經書院試卷》《文正書院試卷》《鍾山書院試卷》,及彙編鈔輯性質的《書院論文甲乙種》《清代書院試卷》等。“尊經”“文正”“鍾山”三家書院皆在江寧,其課卷紙張形制大致相同,紅格,六行二十五字。尊經書院、文正書院所用紙張都有明確印刷紙號牌記“同仁裕”。均每人一册,每册封面皆印有時代,題有閲卷知縣姓名等。此批文獻不僅可提供清末書院課藝時文之閲讀,亦保存了書院出題、閲卷、謄録等各環節的原始痕迹,對研究清末書院管理及與官學之關係,實屬第一手佐證資料。

每一位第一次接觸到哈佛燕京圖書館“齊氏兄弟”藏書的讀者,都會對這批藏書産生興趣,“齊氏兄弟”是誰?藏書從何而來?書籍内容如何?有何價值?如果説,前文已經可以基本回答前三個問題,則第四個問題——“齊氏兄弟”藏書之利用價值,也是我們在編纂此套叢書時一直在思考的。

王重民先生在年2月,對此批藏書進行評估時,曾經有過初步的評價:“總而論之,鈔寫惡俗,内容低下。但就另一方面觀之,實有另一方面的價值。如有曲本五六十種,都注有工尺字,那顯然是戲班上教徒弟的課本。又如縣官的交代簿,縣志局的流水賬,書院的課卷,數百年後,都必成爲最重要的史料。又典業和錢莊,都是我國商業中的特别組織……這批書若好好收藏在外國,數百年後,不都變成敦煌寫本了嗎?”

王先生的此番評價,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即如果從傳統版本目録範疇來看,“齊氏兄弟”此批藏書遠遠達不到“善本”之標準。然而,如果放在更爲廣闊的歷史背景中來看,此批藏書擁有其特殊的文獻價值。

編纂此套叢書過程中,令我們有深入接觸“齊氏兄弟”藏書的機會,初步閲讀了這些文獻之後,總結其價值大概可以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清薛焕、薛華培父子生平及交游,易代之際齊耀琳、齊耀珊兄弟生平及交游等研究的第一手資料。“齊氏兄弟”藏書是清末民初兩代官員在成長過程中所積纍者,耳鬢廝磨,每一種書都可以透露出主人的相關信息。

晚清至民國初年,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歷史資料。“齊氏兄弟”藏書帶有其主人從政、生活過程中所賦予的特性,而其主人所參與和經歷者,皆爲當時相當重要的歷史事件,由小而及大,通過研究這批資料,可以還原晚清中國至民國初年近百年的歷史圖卷。

晚清至民國初年,反映士、農、工、商各界豐富的社會生活資料。“齊氏兄弟”藏書中,多涉各級政府機構、教育機構、經濟團體之運行與事務組織,可以較爲全面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

晚清至民國初年,地方官員、幕僚文書、普通士子生動的個人生活資料。“齊氏兄弟”藏書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個人生活資料信息,地方官員的自我學習、幕僚文書的工作訓練,以及普通士子的書院生活等,無不透露出鮮活的生活氣息。

晚清至民國初年,中國文學及藝術資料的補充。“齊氏兄弟”藏書中所提供的個人文集、戲曲音樂資料,是對這一動蕩的歷史時期中,文學藝術資料的極好補充。

二十世紀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齊氏兄弟”藏書在中國成書,經歷兩代人的積纍,見證戰亂與社會格局的重大變革,輾轉來到西方社會,個中曲折,爲二十世紀初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提供了較爲完整的案例。

裘開明先生在年,寫信給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主任恒慕義(ArthurWilliamHummel)談到“齊氏兄弟”藏書時曾感嘆:“事實上,作爲一個中國人,我真的不在乎是誰買了這批書——不管是國會圖書館還是哈佛燕京學社漢和圖書館,因爲它對中國來説仍然是個巨大的損失。”

七十多年以後的今天,當哈佛燕京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重新影印并向世人揭示這批“齊氏兄弟”藏書時,希望有更多的學者來研讀它們,發現它們的價值,庶幾是對前輩圖書館學人的一絲告慰吧。

樂怡

丁酉秋於哈佛燕京圖書館

第一册

周易經傳分合表(清)李楷林輯清光緒三十三年()硃墨稿本一

筠樓詩義不分卷(一)(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一一

第二册

筠樓詩義不分卷(二)(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詩序集説一卷(清)匡慶榆撰清鈔本四六三

第三册

左傳彙選不分卷(春秋)左丘明撰(清)李楷林選清光緒二十二年()知不足齋鈔本一

學庸遵注不分卷(一)(清)姚廣文撰清嘉慶十九年()鈔本二五九

第四册

學庸遵注不分卷(二)(清)姚廣文撰清嘉慶十九年()鈔本一

説文部首分畫檢字一卷説文引經分經檢字一卷(清)佚名撰清鈔本三八一

第五册

説文解字部目一卷(清)胡澍撰清同治鈔本一

汲古閣北史校勘録不分卷(一)(清)佚名撰清紅格鈔本八五

第六册

汲古閣北史校勘録不分卷(二)(清)佚名撰清紅格鈔本一

光緒論説一卷(清)佚名撰藍格稿本二一九

英傑歸真不分卷(清)洪仁玕撰民國二十四年()邗江馮曜堂鈔本二七七

黄河營記名外委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嘉慶至同治間紅格鈔本三七七

第七册

清嘉慶至宣統科舉同年録一卷(清)佚名撰民國鈔本一

文職候補官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道光至同治間紅格鈔本九一

標營武職官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道光至同治間紅格鈔本二九七

運河文職官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道光至同治間紅格鈔本四二一

第八册

京員知府同知通判大挑知縣州同州判等官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道光至同治間紅格鈔本一

各地人物考附地名考不分卷(一)(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二〇七

第九册

各地人物考附地名考不分卷(二)(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第十册

各地人物考附地名考不分卷(三)(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第十一册

各地人物考附地名考不分卷(四)(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繩其武齋自纂年譜一卷(清)黄贊湯撰(清)黄祖絡續編清同治九年()藍格稿本一五五

薛母金太夫人傳記(清)薛華培等撰清末鈔本二五三

日記不分卷(一)(清)佚名撰清光緒飛霞室紅格稿本三八七

第十二册

日記不分卷(二)(清)佚名撰清光緒飛霞室紅格稿本一

第十三册

日記不分卷(三)(清)佚名撰清光緒飛霞室紅格稿本一

第十四册

藤花書屋瑣記九卷(清)佚名撰清末紅格鈔本一

第十五册

屋裏先生散記不分卷屋裏先生撰民國八年()鈔本一

錢穀必讀一卷(清)劉有容輯清鈔本一八七

款目源流二卷(清)諶霖生輯清末鈔本二五七

錢糧稟稿一卷(清)諶霖生藏鈔清末至民國鈔本三八一

第十六册

錢穀視成二卷(清)謝鳴篁撰清光緒三十三年()諶允修鈔本一

興安縣地丁款目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道光咸豐間鈔本二三五

蘇藩政要一卷(清)佚名撰清末鈔本四〇五

道光錢糧奏摺不分卷(一)(清)佚名撰清末紅格鈔本四五九

第十七册

道光錢糧奏摺不分卷(二)(清)佚名撰清末紅格鈔本一

道光漕糧運奏稟不分卷(清)佚名撰清末紅格鈔本二三一

第十八册

交代款目備考二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清光緒如皋縣查造單任交册存記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二十四年()稿本一八一

清光緒寶山縣交代駁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二十八年()稿本二六三

清光緒贛榆縣知事交代登復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三十二年()稿本三五五

造呈移承查史貴任前在阜寧任內經手錢糧交代登復册底稿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三十三年()稿本四四三

第十九册

清光緒三十三年海州知事汪任交代駁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稿本一

清光緒山陽縣知事交代駁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三十三年()稿本九七

第二十册

李貴任前在清邑任內經徵各年正雜各款銀錢應支應補應抵應删會算交代駁册稿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三十三年()稿本一

清光緒桃源縣知事交代駁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三十四年()鈔本七三

承查前縣吴任前在揚邑任內交案交代駁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宣統二年()鈔本一四一

興化縣錢糧交待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宣統二年()稿本二三五

在城鄉各甲副書額册簿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三〇七

民國潛山縣交代覆摺稿不分卷(清)佚名輯民國十五年()鈔本四一三

民國張北縣長征解支欠清册不分卷(清)佚名輯民國二十年()鈔本四四一

第二十一册

貿易須知輯要二卷秘傳神巧戲法録一卷(清)王秉元纂輯清末鈔本一

典業須知一卷(清)惟善堂編清末鈔本一〇一

清光緒間天津電報局支款清册八卷(清)佚名輯清光緒鈔本二〇三

核放各營廉俸餉乾攤扣細數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雲藍閣紅格鈔本三五九

第二十二册

清湖南省標營領用清册不分卷(一)(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二十三册

清湖南省標營領用清册不分卷(二)(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二十四册

清湖南省標營領用清册不分卷(三)(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二十五册

清湖南省標營領用清册不分卷(四)(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二

清末江蘇各縣書院寺廟等經費簿(清)佚名輯清末江蘇稿本二二七

金陵軍需報銷總局報銷册四卷(清)佚名輯清末緑格鈔本二八三

第二十六册

清食俸養廉及漕糧徵收章程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一

清江西捐鹽務題稿及告示章程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鈔本九三

刑案初編:四川成案四卷附稟稿(一)(清)佚名輯清道光鈔本二二三

第二十七册

刑案初編:四川成案四卷附稟稿(二)(清)佚名輯清道光鈔本一

第二十八册

刑案初編:四川成案四卷附稟稿(三)(清)佚名輯清道光鈔本一

刑案二編二卷(清)佚名輯清道光二十六年()鈔本一九一

第二十九册

雜録存查附成案新例不分卷(清)霖生氏輯清光緒鈔本一

清末刑案及公文雜鈔不分卷(一)(清)佚名輯清光緒鈔本三七五

第三十册

清末刑案及公文雜鈔不分卷(二)(清)佚名輯清光緒鈔本一

刑法指南一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三三三

川匪奏稟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三七三

第三十一册

清道光秋審條例及各省案例彙鈔十六卷(卷一—五)(清)佚名輯清末藍格鈔本一

第三十二册

清道光秋審條例及各省案例彙鈔十六卷(卷六—十)(清)佚名輯清末藍格鈔本一

第三十三册

清道光秋審條例及各省案例彙鈔十六卷(卷十一—十六)(清)佚名輯清末藍格鈔本一

第三十四册

秋審寔緩比較條款三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雜案出語一卷(清)佚名輯清末緑格鈔本二八五

第三十五册

取新便覽二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四川刑案鈔一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三一七

第三十六册

參案則例一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鈔本一

律例書一卷(清)佚名撰清鈔本一三三

讀律大要一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二三九

欽定户部軍需則例九卷欽定兵部軍需則例五卷欽定工部軍需則例一卷(清)佚名輯清末至民國鈔本二八九

第三十七册

東流縣民國六年秋成全案一卷(清)孝光輯民國八年()鈔本一

安徽省司法彙登不分卷(清)佚名輯民國鈔本六五

建築工程紀略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二七

袁端敏公奏稿不分卷(清)袁甲三撰清末紅格鈔本二三三

袁午橋先生軍務奏稿一卷(清)袁甲三撰清末鈔本四六九

第三十八册

清咸豐會銜奏檔六卷缺卷一(卷二—五)(清)玉承等撰清末鈔本一

第三十九册

清咸豐會銜奏檔六卷缺卷一(卷六)(清)玉承等撰清末鈔本一

先福奏摺底稿不分卷(清)先福撰清嘉慶紅格稿本一七五

第四十册

清六部及各府院奏議程式不分卷(一)(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四十一册

清六部及各府院奏議程式不分卷(二)(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道光倉米奏稟等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鈔本一九七

清咸豐鹽務奏稿不分卷鹽運各督撫部堂來咨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鈔本四〇九

第四十二册

簿書糟粕:奏摺一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鈔本一

清末名臣奏稿鈔一卷清末各局署告示及往來公文鈔一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九九

耕香閣雜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松茂室紅格鈔本三六五

清光緒間兩江總督奏稿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四一七

第四十三册

清末江蘇雲南等省奏摺公函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光緒鈔本一

謗書四卷缺卷四錢祥保撰何震彝編民國九年()憫瓜廬紅格稿本八九

第四十四册

諶氏案牘一卷附筆花醫鏡一卷(清)諶霖生輯清末至民國鈔本一

諶王牘稿合鈔不分卷(一)(清)佚名輯清光緒若愚軒藏鈔本二九七

第四十五册

諶王牘稿合鈔不分卷(二)(清)佚名輯清光緒若愚軒藏鈔本一

孔氏公文稿不分卷(清)佚名輯清宣統三年()鈔本八五

清末江蘇安徽河南等省各縣稟稿一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四七

稟函稿雜鈔一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二二九

豫東公牘一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稿本三一五

第四十六册

稟稿二卷缺卷上(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公事信稿(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六九

清末江蘇省各縣縣函底稿(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二七三

清同光間縣署公文鈔不分卷(一)(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三六三

第四十七册

清同光間縣署公文鈔不分卷(二)(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討論軍需善後報銷章程往來函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緑格鈔本三〇七

琅維理擬整理海軍節略一卷(英)琅維理整理清末紅格鈔本三八七

李鴻章倡辦海軍往來電稿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鈔本四三五

第四十八册

康濟改修魚雷練船並添購器具卷宗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緑格鈔本一

江南機器製造局公牘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九華堂鈔本二二三

第四十九册

清光緒間軍務批文鈔(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秉設粥廠以濟灾民等事宜函(清)佚名輯清末民國鈔本一四五

屯防便覽(清)佚名撰清末民國鈔本二二九

光緒水道圖(清)佚名繪清光緒寫繪本三一九

第五十册

日新格不分卷(清)佚名撰清光緒三年()敬業齋藍格鈔本一

戒賭彙編一卷(清)佚名輯清末薇石山房鈔本二九七

軍事布營法規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三七七

第五十一册

領用兵法二卷(清)史龍雲輯清末紅格鈔稿本一

兵法集要不分卷(清)佚名輯清積水樓紅格鈔本一二七

銀洋珠寶譜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至民國鈔本二二三

玉器皮貨譜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至民國鈔本三七九

第五十二册

至寶精求不分卷(清)佚名輯清翠竹軒鄭記鈔本一

水雷功課一卷(清)劉恩榮輯清末紅格鈔本一五五

行空器圖説(清)王繩善輯清末至民國鈔本二二九

旱雷製作問答録一卷電瓶製作問答録一卷(清)佚名輯民國鈔本三一三

第五十三册

要穴須知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民國鈔本一

編注本草駢文便讀十卷首一卷(卷首—三)(清)華壎輯清同治十一年()華氏鈔本一〇九

第五十四册

編注本草駢文便讀十卷首一卷(卷四—七)(清)華壎輯清同治十一年()華氏鈔本一

第五十五册

編注本草駢文便讀十卷首一卷(卷八—十)(清)華壎輯清同治十一年()華氏鈔本一

第五十六册

華氏指南醫案略不分卷(清)華岫雲輯清末鈔本一

勾股測量指南六表不分卷(清)羅祥成繪圖述題清光緒二十四年()鈔本二三一

第五十七册

臨摹董文敏公真迹(清)李石濤藏清摹本一

張敉詩翰(清)張敉書清墨迹二七

李躍門百蝶圖(清)李國龍繪清末鈔本五七

徐鳳士竹譜附青在堂畫竹淺説青在堂畫竹歌訣(清)徐鳳士繪(清)石濤主人録清墨迹一三五

金陵中祀樂譜考正不分卷(清)何步瀛撰清末鈔本一五三

圍棋譜一卷(清)章秉瑶輯清乾隆二十八年()緑格稿本二七一

閒情偶寄棋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三六七

第五十八册

李子玉投壺譜一卷(清)李子玉輯清末紅格鈔本一

書備吟一卷(明)練子寧(明)練觀潼撰(清)吴雙校鈔本七三

冬烘説法三卷附枵腹子論書一卷(卷一)(清)李振名纂輯清末鈔本二六三

第五十九册

冬烘説法三卷附枵腹子論書一卷(卷二—三)(清)李振名纂輯清末鈔本一

應時達用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道光二十年()小峰氏黄格鈔本二八七

懲忿集一卷(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三二七

姓譜類對一卷(清)佚名輯清凌雲齋灰格鈔本三九七

第六十册

梅花書屋尺牘輯要四卷(清)虞世英輯清末民國鈔本一

袁簡齋信札鈔(清)袁枚撰清鈔本一三七

黄左田先生詩文稿五卷(卷一—二)(清)黄鉞撰清道光稿本二六九

第六十一册

黄左田先生詩文稿五卷(卷三—五)(清)黄鉞撰清道光稿本一

道西齋尺牘二卷(清)王詠霓撰(清)周文郁鈔清光緒十六年()誦清芬館紅格鈔本一四七

吴摯父先生詩一卷(清)吴汝綸撰清末藍格鈔本四二五

第六十二册

朱觀察信札原稿一卷(清)朱延熙撰清末紅格稿本一

三論書屋詩稿一卷(清)徐蔭濤撰清光緒十九年()稿本七七

儲慧軒詩鈔一卷(清)傅心柏撰清末鈔本一六九

愛菊軒詩草一卷(清)李世熙撰清末樂育堂鈔本二六七

游芳閒詠一卷(清)章柏仙撰清章氏鈔本三一五

第六十三册

守愚齋窗稿一卷肆集一卷伍集一卷(清)治平氏訂清末紅格鈔本一

常惺惺軒詩草不分卷(一)(清)慶長撰清光緒稿本二九一

第六十四册

常惺惺軒詩草不分卷(二)(清)慶長撰清光緒稿本一

第六十五册

常惺惺軒詩草不分卷(三)(清)慶長撰清光緒稿本一

稿鈔桃花館信札二卷桃花館主編清末民國鈔本八九

醉月山人詩稿一卷文稿五卷缺詩稿卷一文稿卷一(卷二—三)(清)醉月山人撰清末且痴氏藍格鈔本二七五

第六十六册

醉月山人詩稿一卷文稿五卷缺詩稿卷一文稿卷一(卷四—五)(清)醉月山人撰清末且痴氏藍格鈔本一

第六十七册

王夢樓雜著一卷(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峽江古文孝廟門前徑過記一卷(清)佚名撰清末觀瀾書院黑格鈔本八七

燕楂吟草一卷(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六三

風雅宜人不分卷(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二三一

詩稿不分卷(清)佚名撰清稿本二九七

第六十八册

秣陵詩鈔一卷(清)佚名撰清宣統三年()稿本一

百篇賦鈔摘選不分卷(清)孫毓溎輯清鈔本一二七

一枝巢所見集一卷(清)楊謙輯清道光二十六年()楊氏鈔本二二七

蝟毛集一卷(清)四爲精舍主人輯清末紅格鈔本四三三

第六十九册

皋蘭書院古文類鈔二十卷缺卷一(卷二—七)(清)佚名輯清末皋蘭書院紅格鈔本一

第七十册

皋蘭書院古文類鈔二十卷缺卷一(卷八—十三)(清)佚名輯清末皋蘭書院紅格鈔本一

第七十一册

皋蘭書院古文類鈔二十卷缺卷一(卷十四—十八)(清)佚名輯清末皋蘭書院紅格鈔本一

第七十二册

皋蘭書院古文類鈔二十卷缺卷一(卷十九—二十)(清)佚名輯清末皋蘭書院紅格鈔本一

精勤堂公暇録一卷(清)佚名輯清末紅格鈔本二三一

第七十三册

探杏書屋墨選一卷(清)佚名輯清末文英室紅格鈔本一

考札類餘録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杖仙氏藍格鈔本六七

隨聞集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六五

東林九賢象贊(清)佚名輯民國鈔本二三一

春曉亭詩鈔一卷望古堂詩録一卷悟雲寮詩草一卷苕華山館詩存一卷(清)陽善湘等撰清末紅格鈔本三二五

第七十四册

重游泮水諧花燭唱和詩存不分卷(清)方汝紹輯清光緒二十二年()鈔本一

摘録金博夫太先生呈批各底稿一卷(清)金博夫撰清末紅格鈔本三五九

第七十五册

擇選名花尺牘一卷惜花居士輯民國紅格鈔本一

石城遺稿二卷(清)錫三訂清末鈔本六一

張廣生等稟函稿不分卷(清)張廣生等撰清光緒墨迹二三九

第七十六册

丙深潤衍仲信稿一卷(清)佚名撰清末稿本一

舉業蹄筌三卷(清)袁素珊選清末紫薇花館稿本一一五

九家試帖約選九卷(卷一—三)(清)步際桐選評清咸豐四年()鈔本四四一

第七十七册

九家試帖約選九卷(卷四—九)(清)步際桐選評清咸豐四年()鈔本一

書院論文甲乙種(一)(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七一

第七十八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二)(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七十九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三)(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八十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四)(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八十一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五)(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八十二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六)(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八十三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七)(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八十四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八)(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八十五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九)(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第八十六册

書院論文甲乙種(十)(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尊經書院試卷五十四種(一)(清)尊經書院藏清光緒江寧紅格稿本一六三

第八十七册

尊經書院試卷五十四種(二)(清)尊經書院藏清光緒江寧紅格稿本一

文正書院試卷二十六種(一)(清)文正書院藏清光緒江寧紅格稿本二六一

第八十八册

文正書院試卷二十六種(二)(清)文正書院藏清光緒江寧紅格稿本一

鍾山書院試卷四十二種(一)(清)鍾山書院藏清光緒江寧紅格稿本一三九

第八十九册

鍾山書院試卷四十二種(二)(清)鍾山書院藏清光緒江寧紅格稿本一

清代書院試卷十八種(清)鳳池書院等藏清紅格稿本一七一

第九十册

澹園青錢集總目一卷(清)佚名輯清末至民國鈔本一

錦堂奇書三十四卷缺卷一—二(卷三—八)(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八五

第九十一册

錦堂奇書三十四卷缺卷一—二(卷九—十九)(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第九十二册

錦堂奇書三十四卷缺卷一—二(卷二十—二十九)(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第九十三册

錦堂奇書三十四卷缺卷一—二(卷三十—三十四)(清)佚名撰清末鈔本一

詞論一卷填詞圖譜一卷(清)賴以邠撰(清)查繼超增輯清藍格鈔本二〇七

昆曲工尺譜選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王氏鈔本二四三

霓裳清翫附工尺譜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三三七

第九十四册

曲譜彙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

曲譜選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二五三

曲譜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三一九

曲譜選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三七三

第九十五册

鑼鼓譜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一

曲譜雜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三三

紅樹山莊曲譜選鈔不分卷(清)佚名輯清鈔本四九

十面埋伏(清)佚名輯清鈔本九五

十面埋伏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紅樹山莊紅格鈔本一一七

單刀會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一二九

昭君出塞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一四三

長生殿:聞鈴附工尺譜(清)洪昇輯清鈔本一七一

邯鄲夢:三醉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一八一

邯鄲記:西諜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一九三

雷峰塔:斷橋附工尺譜(清)張英采鈔録清鈔本二一一

雷峰塔:水鬥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二二七

翠雲軒曲譜鈔(清)佚名輯清紅格鈔本二五五

白兔記:回獵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二八五

牡丹亭:游園驚夢二種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二九九

送京?訪譜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三八一

第九十六册

水滸記附探營(清)李清華輯清末李氏藍格鈔稿本一

鳴鳳記:辭閣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五五

仙聚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八五

醉菩提:醒妓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九九

探親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一二三

鐵冠圖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一七三

孽海記:思凡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藍格鈔本二二九

宵光劍:功宴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二五一

破蠻唱詞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二六七

占花魁:勸妝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二八九

貨郎旦:女彈附工尺譜?邯鄲夢:西諜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三〇五

破蠻附工尺譜及鑼鼓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三四五

兒孫福:勢利附工尺譜(清)佚名輯清末鈔本三七一

賜福天官?破鑾開場吹附工尺譜及鑼鼓譜(清)佚名輯清鈔本三八七

(转载自“书目文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jz/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