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江作品蔷薇花语
日前见好友签名曰“到蔷薇,春已堪怜”,乍见心惊,倒不是感慨蔷薇花开,春归无痕,而是为这个句子氤氲着的一种独特的情韵而打动。不经意想到一个词,清空骚雅。这四字大约是评价南宋姜白石词的,是许多年前从一本文学史上学来的,早已淡忘,不想为这个签名唤醒。咂摸这个句子,唯觉清畅悠远,深情款款,对好友的文才赞叹有加。其时就很想表达啧啧之意,可惜连日劳碌,难以如愿。今日得闲,与好友对话,说你的签名好,深得南宋词韵致,文才了得,一见生怜。好友说简练,很有表现力,看了让人心里一跳,只是不是原创,是前人成句。 上网百度,原来是张炎词《高阳台·西湖春感》之句,“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张炎乃南宋末年人,其词受姜夔影响,得其清新峻拔之韵。 我想,也算读词的感觉尚可,呵呵顺带自我表扬一下。当然表扬过后就是惭愧,没读过这首词,读书少啊,且不读书久矣。 看到这个签名心有所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蔷薇这二字之于我,不同于其他花卉。这倒不是说我有多爱花,或者对蔷薇是如何情有独钟。只是对蔷薇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与其说对花感兴趣,不如说对过往的情怀不能全然忘却。 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不爱做功课,却喜读闲书。某日读到唐人白居易《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此诗描述了白居易任中书侍郎时,在丝纶阁也就是中书省值班为皇帝拟诏书的情景。暮色苍茫,周遭静寂,唯闻铜壶滴漏之音,独坐于此构思起草诏令天下之文,惟有窗前丛丛紫薇花与己相对相伴。 一般解读,多言此诗流露了作者的落寞,是的,是有些静静的、懒懒的、闲得无聊的感觉。但诗中本写黄昏独坐,却偏说有伴。伴是何人?“紫薇花对紫薇郎”。紫薇花知情知意,一个“对”字多传神,诗人与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真是“相看两不厌”。你可以认为这种感受更显出了作者的寂寞,但也可以看出情意和情趣啊,看出交流与沟通啊。甚至还可以看出一种潜在的得意,作者当时身居高位,按例着紫色官服,紫色是高贵的,而紫薇不正是自己的审美情感对象化么,所以我以为此诗虽明如白话,却涵蕴了自矜之意。 我喜欢这首诗,于是取“紫薇郎”三字做笔名。到如今在一些当时珍爱的书本笔记上或可以还能见到“紫薇郎”的签名,只是不读书久矣,束之高阁,淡忘了。这回见好友签名,唤醒了一些蜇伏的记忆,真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啊。 这几日想着蔷薇这个话题时,园中夏意惭浓,大道旁蔷薇斗艳,一座花墙满枝灿烂,全无伤春惜春之意,而是夏的热烈奔放。在我眼中,蔷薇表达的是生机与憧憬,我喜欢这种感觉,这个和“到蔷薇,春已堪怜”的文学审美并不矛盾。 我估计多数人也喜欢这种热烈与昂扬,要不然蔷薇花语怎么的就代表了爱情呢,呵呵。 陈俊江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sz/3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国乡村旅游看桃源,是不是真的
- 下一篇文章: 花的心声花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