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菩提middot槐下社火节选
槐龙交舞 柏原 前文说到,槐曾经有一雅号——槐龙,槐的种类中确有一个栽培变型,名龙爪槐。古汉语以槐为首字的构词多而又多,其中有些颇具文学意象,如槐岳、槐衙、槐鼎。 最具文学气象的一个,应数“槐龙”。词义平面解释:盘曲如龙的老槐。首创这一措辞的人,据查是文豪苏轼,他一生写下很多槐的咏物诗,散句也不少。如长诗“迩英讲《论语》……”,开首四句:“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日高黄繖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好一个“槐龙舞交翠”!作者自注:“迩英阁前有双槐,樛枝属地,如龙形。” 兰州庭园寻常可见龙爪槐 年夏游览天水南郭寺, 和天水诗人汪渺在古龙爪槐下。 诗的原题其实是一段挺长的题辞:《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於东宫。又遣中使就赐御书诗各一首,臣轼得〈紫薇花〉绝句,其词云:‘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花对紫微郎。’翼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题意:九月十五日,在宫中迩英阁讲授《论语》,讲完最后一篇,皇帝赐执政、讲读、史官等人在东宫宴饮,并派中使官赐每人一首皇上亲书的古诗,苏轼得到的这一幅是《紫薇花》(诗为唐白居易作)。隔天,受赏赐的官员各各上表谢恩,苏轼又进呈一篇新诗。苏轼进呈的这首新诗写道:迩英阁前的双槐,屈枝蔓叶宛如云瀑,好似锦绣彩画的长袍,你可不比成王桐叶封噢,随意开了开玩笑。太阳高高升起,皇家仪仗黄伞来到西清(宫内游宴处),双槐方显出它的神奇,风涌翠色像两条龙在起舞。 苏轼描写的槐龙,从树木分类讲,推测是今通称之龙爪槐。明徐渭《宣府槐龙篇》序文的描画十分逼真:“宣镇开府之西,有槐曰槐龙,高不过丈馀,围亦未匝两把,而广团如盖,纠枝如龙蛇……盛夏叶生,苍赭騫扑,又若龟穹而鹏下。语其奇蹇, 两株龙爪槐尚未发叶,干枝造型如此 生动,待绿叶葱茏时节,确乎具有双 龙舞交翠的意象。 非特一世所无,即邓林见之,亦当却避而偃也。”别的作家也运用这个词语,杨慎《升庵诗话》引《夏日》诗:“终日凭阑对水鸥,园林长夏似深秋。槐龙细洒鹅黄雪,凉意萧萧风满楼。”钱谦益《经筵记事》其九:“夭娇槐龙想玉除,槐厅无复史官居;蓬山芸阁吾能说,只是闲窗读道书。” 龙爪槐,槐的栽培变型之一,槐树的变型、变种好几个,人们最多瞩目的一种应数龙爪槐。自古以来,龙爪槐或在庙宇堂馆对植,或在亭阁园榭孤植,用以点缀庭园。 龙爪槐应用于园林造景 龙爪槐Sophorajrponica.f.pendulaHort,别名蟠槐、倒栽槐、垂槐。乔木,小枝柔软下垂,树冠如伞,状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上部蟠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树势较弱,主侧枝差异性不明显,大枝弯曲扭转,小枝下垂,冠层可达50—70厘米厚,层内小枝易干枯。枝条柔软下垂,其萌发力强,生长速度快,用国槐作砧木,嫁接繁殖,砧木高2—2.5米,胸径4—5厘米,定干后嫁接,二年成苗。开花季节,米黄花序布满枝头,似黄伞蔽目,则更加美丽可爱。 另一引人注目的栽培变型是五叶槐。 五叶槐的“五叶”特征,这是 和槐树一眼就可区分开的。 五叶槐视为北京珍稀树种,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美化和绿 化,它有一别名蝴蝶槐。兰州南 关十字栽了一溜儿街树,不知还 在不在。 五叶槐Sophorajaponicaf.oligophyllaFranch,原产北京,居民多称蝴蝶槐、畸叶槐,视为北京珍稀树种。形态特征:复叶集生于叶轴先端,小叶—5簇生,顶生小叶常裂,侧生小叶下部常有大裂片,叶背有毛。习性喜光,喜干冷气候,略耐阴,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均有较强的抗性。木材坚韧、稍硬,耐水湿,富有弹性。 依某些古迹、地名,有人把“槐龙”理解为一个纯粹意象性词语。河北省鹿泉市封龙山“槐龙交翠”碑,则一定是指大乔木的槐树,不应该是龙爪槐。据《燕赵晚报》一则新闻:沿崎岖山路爬上封龙山主峰,步入封龙书院,便看到一棵参天古树。古树下立有石碑,一尊石碑标为隋槐,一尊刻苏轼书法的“槐龙交翠”。这棵国槐,传为隋朝所植,已有多年树龄,当年树干上还曾悬挂唐代的一口重约公斤的铜钟,属一级古树。树高25米,主干直径2米多。甘肃天水秦安县莲花乡有槐龙村,是否得名龙爪槐?不详知。笔者在天水见的龙爪槐古树,是长在南郭寺院。 当地民间传“槐龙交翠”为苏轼亲书, 笔者看多半是从苏轼书法中的集字,而 树种明白是大乔木的槐,不是龙爪槐。 “槐龙”一语是不是出自 树下裸根的奇特形状? 具“龙”的气象的古槐,本文试列举几处名胜。 天下大槐甚多,号称“槐王”者亦不止一家。据国家林业局《中国树木奇观》辑录,“天下第一槐”,在河北涉县固新村。树高29米,胸直径5.4米,树龄估余年。树干、树皮、主枝大部已枯朽剥落,仅存东南面占全树约五分之一的树皮,就这样,树冠覆盖面积仍有半亩之多。当地有一传说,一位盲人路过固新村,摸到一棵大槐,想量一量它到底有多粗。盲人把手头拐棍靠在树上,用两膀环树干搂抱丈量,搂了九次,还没摸到拐棍,累得他背靠树干一屁股蹲下,手恰好碰着了他的拐棍。此后就有了一句顺口溜:故县老槐树(固新村旧名故县),九搂一屁股。 河北涉县固新村千年古槐荫福地 在西北地区,陕西白水冯家山村,也有一个“第一槐”。树高15米,胸直径.85米,树龄估年以上。躯干下部一段庞大的树干,粗糙的树皮开裂后重新愈合,上下隆起数条好似树身粗大的筋脉,虬屈如卧龙。树上部有五根巨大分枝,虽然饱经风霜遍布鳞斑,依然萌发新枝嫩叶。最让人惊叹的是,躯干下端已形成一个树洞天然隧道,夏季酷热,村民常去洞中避暑闲谝,秋季收获,运粮的推车可以穿洞而过。 陕西白水县冯家山“天下第一槐” 甘肃境内,陇东的百年古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侥幸留存下来而阅尽人间沧桑者,就数那几棵古槐。宁县湘乐小坳子村有棵唐槐;礼县城关镇东台村也有一棵古槐,据史料记载这一棵在隋朝已有了;称“王”的是崇信县铜城乡关河村一棵古槐。树高达29米,胸径.24米,七八个人才抱得住。树冠分为六根主枝,主枝那一根枝围厘米,最细的一根枝围也有00厘米,何其壮哉!树龄传说高达年,而且长势依然旺盛。此树民间称其“神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西,打败称霸西秦的薛举,薛举残兵败将逃窜到崇信峡口一带,据险死守,李世民派大将秦琼、敬德进剿。尉迟敬德曾在槐树前面的坪子上操练士兵,并将战马系于树上,后来唐军大获全胜,说是有“神树”助威。 平凉市崇信县铜城乡关河村五马沟,有一 株堪称“中华槐王”的槐,树高26米,主 干基径米,最大胸围1米,冠垂直投影 2.1亩,经国家林业总局专家测定,树龄 多年,载入《全国百株人文古树名 录》,是目前发现的国内体型最大、树龄 最长的古槐,誉为“华夏古槐王”。 (以上是引据网络上的图片的说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l/4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紫薇花下诗怡校园生长课堂桃李亭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