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张贵付综合素质展示
白癜风治疗 http://www.zgbdf.net/ 作者简介 张贵付,笔名:张轩,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男,年出生,本科文化,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人。年月参加工作,在郴州市一家地方国有煤矿子校当过10多年老师,任过6年的矿办主任;年3月企业破产改制后,先后到两家行业报社干过聘用记者;年3月国企子校教师收编地方后,在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做过10多年机关干部。自年3月以来,先后有多篇新闻作品、散文,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散文选刊等50多种报刊杂志上刊发。 作品曾多次在中省市报刊杂志上获奖,目前是好几家中省级媒体的特约通讯员,现为郴州市苏仙区作家协会主席。 小人书陪伴的童年 上世纪60年代既没有电视,又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人们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围坐在一起听收音机。在那个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单一的岁月里,小人书成了我的精神食粮,陪伴着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我从小在偏僻的山区长大,童年时期是不讲究读书的。年轻人读完小学就算是“知识分子”,读完初中就是“秀才”了。刚上学时,我家里几乎没有什么书籍,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几张破烂的报纸;放学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牛、砍柴,帮父母做家务。读二年级时,我认识了不少字,那年到舅舅家拜年,第一次看到了到几本连环画。那是舅舅回家过年时,带给表弟的礼物。在那个知识无用的年代里,小人书里那行云流水的线条、人物丰富的表情,再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就像施了魔法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此也就迷上了。 舅舅见我和哥哥都喜欢看小人书,说喜欢看书就好,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便把表弟已看过的小人书拿给我们带回家。表弟则不同意,在外工作的舅舅严肃地批评道:“兄弟之间要学会分享,下次表哥来我们家时会还给你。别那么小气好不好?爸爸下次回家探亲,会给你买更多的小人书,好吗?”表弟极不情愿地说:“那好,下次表哥来我们家时一定要还啊!” 小人书一到手,我如获至宝。为了想看到更多的小人书,我便转借给村里的同伴看。在转借之前,我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决不能丢失。因为在那个没有精神生活选择的年代,小人书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我难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世间的善恶、人物的好坏,都是从小人书中获得的。看《小兵张嘎》时,我崇拜他小小年纪就敢与敌人斗智斗勇,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光辉形象;看《红岩》时,我便痛恨像“甫志高”那样的叛徒,敬佩“江姐”那样视死如归的英雄……那时,我虽然是个小屁孩,却有了英雄情怀。我沉浸在那些故事里,产生了无尽的联想。小人书,引导了我的人生价值趋向。 读小学五年级时,我在语文老师的房间里看到了一本破旧的《民间故事集》。我便向老师借阅,她当时吓得脸色变青,说什么也不肯借给我看,并郑重地对我说:“你爸爸是大队支部书记,这事千万说不得!我这里有两本小人书,先借给你看。我家里还有几本,待我回城后,再带来给你看。” 这位知青教师见我喜欢读书,每一次回城都要带一两书给我看。这些书籍对我后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它让我了解到祖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也让我知道了一个名叫“阿凡提”的聪明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到了许多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为我以后跳出“农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读高中时,“四人帮”刚被粉碎,一些出版物开始出现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尤其是恢复高考的消息又重新激活了人们读书的热情,每天早晨,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青少年,书店门前都会排起长队,抢购自己心仪的书籍。书店就象是一个大灾之年赈济灾民的粮仓,等待着一批精神上的饥民。 当时,我有个同学买了一套《五朵金花》的小人书。听说杨丽坤一生只演过《阿诗玛》和《五朵金花》两部电影,却迷倒了亿万观众。两部电影获奖无数,给她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但也因为这两部电影,“文革”中杨丽坤身心受尽摧残,被迫害致精神错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周总理的关照下,杨丽坤曾两次住进了医院。在郴州治疗期间,她好几次参加了原地区歌舞剧团的工农兵慰问演出。那优美的舞姿曾迷倒了多少年轻男儿,歌舞剧团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两个售票窗前排上了两条长长的巨龙。演出结束后,杨丽坤只好从歌舞剧团的后院悄悄地离开。 带着这份好奇,我课后抓紧时间,用了三天时间认真地看完了整套《五朵金花》。以前,我看过的小人书大多是描写战争题材的;这次,却是第一次看描写爱情题材的,感到十分新颖。用时下的话说,就是描写一群美女围绕着一位优秀青年,或者是一群青年围绕着一位美丽姑娘,在劳动中所产生的一连串故事,结果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看完这套小人书,我才对爱情有了一点朦胧意识。 有小人书相伴的日子,虽然物质生活十分贫困,精神生活也能泛出一些美好的东西来。 而今,往事已成云烟。小人书留下的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形象,仍让我难以忘怀。 三尺菜摊支撑一个家 元旦节放假,家里比平时多了一些客人,妻子是干服务行业的,忙于工作,买菜做饭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一次路过一个菜摊时,男主人的吆喝声引起了我的 我知道大哥说的这两种鞋,代表的是两种身份、两种命运,有着天壤之别。如能考上大中专院校,就能够吃上国家粮,拿上国家工资,一辈子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穿着皮鞋在办公室上班;如果考不上,就只能回家务农,出门也只能穿着草鞋,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生活。 那时,农村尚未通公交车,读高中要到十里路之外的栖凤渡去上学,每次来回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父亲心疼我,带我到供销社买了一双“解放鞋”,让我喜出望外。每次回家,我都把鞋子用报纸包起来,放进书包里,打着赤脚走路回家,担心磨坏了鞋。星期天返校时,走到学校附近的河边,洗了脚后才穿上鞋走进学校。因为我的爱护,那双解放鞋陪伴了我两年,直到我高中毕业。 那年月,解放鞋在农村很流行,因其舒适耐磨、价格低廉,深受农村人喜欢。可它透气透湿性差,容易滋生细菌,穿久了会散发出难闻的臭气。 我读高中是住校,住在二楼睡大通铺,同学们把鞋一脱,往铺下一放,寝室里便弥漫着一阵阵臭味。好在学校在西河中间的一个小岛上,四面环水,空气流畅,只要把门和窗户打开约十分钟,那些臭气便会随风飘散,不会太多影响同学们的睡觉和身心健康。 高中毕业那年,班主任周老师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双破皮鞋、一双破草鞋,把皮鞋挂在教室前门的背后,把草鞋挂在教室后门的背后。我知道周老师的用心,是激励同学们努力拼搏用知识来改变命运,争取跳出“农门”。 考上师范后,亲戚朋友们都来庆贺我跳出了“农门”。父母亲高兴地卖了一头肥猪,花了30多元给我买了一双“三接头”皮鞋。第一次穿上皮鞋,我觉得自己很奢侈,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才三四十元啊!每次上街,我都会格外小心地呵护皮鞋,一直到参加工作后,才习惯了穿皮鞋。 后来,我成了一名教师,有了体面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有计划地买鞋了。如今,我进了机关工作,脚下鞋的种类更多,散步有运动鞋,上班有皮鞋,逛街有休闲鞋,驴行有登山鞋,旅游有旅游鞋……每季都搭配衣服添置新鞋,看着鞋柜里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鞋子,会经常为不知道穿哪一双而幸福地发愁。 其实,穿鞋的经历也是一部缩微版的社会发展史。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路走来,回忆自己穿过的每一双鞋,走过的每一段路,都记录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见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活发生的各种变化,见证着我们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每一个历程。 征集影视剧本公告为繁荣文学,实现作家人生价值,本社从即日起大量征集影视剧本和中长篇小说,并且专门成立影视剧本推介机构,向海内外影视制作公司推荐。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所有征集作品,出版发表不限;但版权必须清晰,无版权纠葛。二、作品一旦投稿给本社,视为授权,期限10年:00年4月16日至年4月15日(根据作者投稿日期顺延推算),期间不允许再找第三方推荐。三、作品征集类型1、完整的电影剧本、完整的影视连续剧本3、完整的长篇小说4、完整的中篇小说5、电影剧本故事大纲6、电视连续剧故事大纲四、工作流程1、收集库存、修改编辑发表3、出版推广4、拍摄播放5、获取片酬(稿费)五、投稿邮箱qq. 林晚同编辑部主任 谢文兴 编 委(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孙成纪石海天 朱玉华刘金龙陈 乐陈贤东陈缘杨天营杨胜彪杨军凯彼 铭郭良美皇 甫谢文兴彭太光潘政祥袁晓燕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乡土文学》编辑部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乡土文学创作研究室回归乡土,繁荣文学,支持原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l/5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920花木求购信息当天速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