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春到花自开

文:唐筱轩图:陈书明

惊蛰一过,春天的气息就日渐浓了起来。虽然早晚还稍微有些冷,但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人们似乎已被某种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唤醒了,比起别的季节——尤其是冬季,明显多了份蠢蠢欲动的生气。

最先让人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是春风,仿佛忽然之间,就没有了冬日刀割般的那种穿透力。虽然也还能感觉得到冷,但这种冷里已经暗暗含蕴了某种暖暖的气息。“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人的感受也许比今人更精准些吧。

已经记不起春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而且有时候的春风里会含了些细细的雨丝。那些植物们也一个个多了些久违的盼雨的心思,甚是默契地应和着。那些昔日还僵硬萧索的枝条上渐渐就萌动出些许的绿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实在不愧是“诗圣”,那些风和雨是悄悄然和着些泥土的气息,在你不曾注意的某个瞬间悄然来到人间的。

那些春的气息就潜藏在大地万物的苏醒里。一个“潜”,一个“润”,简直写绝了春雨,写绝了对春天第一缕信息的感受。那些干枯了一整个冬天的草皮草地也突然焕发了生机,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可是你却无法准确地说出这生机到底藏在哪一片草叶里。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一个“遥看近却无”!你都无法想象古人是怎么观察和感受这种变化的。在这样连大地和空气里都孕育着生机的时节,你甚至是无法安静地呆在室内的。不论是怎样的天气,都会有一种什么在不断地吸引着你,诱惑着你到户外去,到春天里去!

春天是花的季节。在北方,第一朵绽放的是迎春花,在崖畔,在野外,在路旁,绽露着第一缕芬芳,似吹着一个个黄色的小喇叭,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当别的树木也竞相开花的时候,迎春花还在挣扎着延宕着春景,不肯退场。那些白的梨花,粉的桃花,红的杏花、海棠,各色的玉兰,还有紫色的丁香、紫薇,一个个争相登场,纷纷展露姿容,竞相争芳斗艳,在如诗般的春光里喧闹着。仿佛忽然之间于不经意中渲染着春色由浅入深,季节也一下子换了衣妆。

人们的身心也随着有了变化。虽然白天开始一日日变得长了起来,但在人们的感觉里,时间却似乎忽然变短了,一天快似一天,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一天就“忽”的过去了,每一天都不够用似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什么味道在催促着人。“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每隔三五天,便有三五好友频频邀约,去看春山春水变化,去看花海争妍斗芳。行走在花开如诗的春天里,日子一天天充满着各种变化,也因此充满着变化带来的种种希望。

单位院子里有几颗粗壮的老紫薇花树,每颗直径都在三五十公分以上,枝条苍老遒劲,花朵却翠嫩繁华。每年花开时节,深红浅紫,浓浓郁郁,甚是惹眼撩心。没有人能记起这些老树是什么人栽种的,树龄粗略估计都应该在五六十年以上了。

每次从花树下走过,常常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紫薇花对紫微郎”,不知栽种这些树的人是否也是位“紫微郎”?有时候晚上加班,走过院子里的花树下,也不由会想起苏轼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深味这些诗句,古人惜春的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古往今来,多少代的人们在欣赏春天的美景时又都会生起春光易逝,“无计留春驻”的感伤啊,就如台湾作家三毛说的“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而更无法面对的,是有一日,青春,就这样消逝过去。”

有时候从大街上走过,也会遇见许多卖花的人。各种各样的盆花绿植,棵棵鲜翠欲滴,饱含着勃勃生机,总让人不由驻足流连。有时候想,养花也是人们惜春,留住春天的一种方式吧。

每个春天,花都会如期开放,但每年的花开都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成长和经历,时事迁易,人也会有了不一样的情怀和感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欧阳修有词云:“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每每诵读,都会生起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沉甸甸的感伤。有次和朋友聊天,不知是谁,在大家静静看着花开时,突然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人总是明白得太晚,老得太快!”忽然之间,一众人皆默然了起来。

是啊,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人生易老,花开花落,本来自然,可在万物之灵——人的感受里,却总会生出诸多的感悟和思考。还记得少年时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里的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开春后的每个周末闲暇,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独自迈出书斋,徜徉漫步于南山的阡陌小道中,或踏青寻幽,或放松身心,或者,根本就是漫无目的,随意走走,也许在思想深处,就只是为了在行走中能好好感受春天,珍惜和留住春天的气息吧!

不知不觉中,时序已匆匆过了清明节气。清明节前,许多次出行,都会遇到许多扫墓祭祀的人。当然,也会看到那些坟头上疯长的青草和野花。有时想,不管怎样的际遇,也不管世界怎样变化,又有谁能阻止那些野花和青草的自由生长呢?

也许,那也是另一种生机吧。佛家讲:“念念清明,时时当下。”也许,佛家也是没有能力留住时光的,所以昭示人们要归于本心,活在当下。

苏东坡有诗云:“人生看得几清明?”是啊,平凡普通如我们,也许唯一正确和所能做到的,应该就是力争在心念上时时保持清明正直善良,珍惜每一个春天,珍惜每一个今天和当下,才不辜负这只有一次的人生吧!

作者简介唐筱轩,陕西岐山人。爱好文学、书法。有诗歌、散文50余篇(首)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故事》获陕西省青年诗歌广播大赛优秀奖。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岐阳印社艺委会委员,有书法篆刻作品在《书法报》、《书法导报》发表,先后有60多幅书法作品在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获奖、展览。曾获得“纪念欧阳询诞辰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黄山杯”中国当代美术摄影大赛金奖;“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法大赛银奖;第二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银奖等。入展宝鸡市首届篆刻艺术联展,陕西省公务员书画展等。

文末为小编点个“在看”

主编

芳菲

责任编辑丨李强赵红娟

后台编辑

张敏冯媛辛玲

张晓妮李向宁瓜虫白瑞妮

签约摄影师

陈书明王虎勤

主编5

大美凤翔芳菲随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l/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