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司镇隶属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为油市、高亭二镇撤并后设立。总面积75.2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现辖19个建制村、2个社区。是闻名的烟花爆竹之乡。境内国家级AAAA级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板粱古村享誉湘南。年被郴州市综治委评为市级平安乡镇,全县唯一。镇政府驻油榨墟。

建置沿革

高亭司镇以原高亭镇驻地“高亭司”为名。“高亭司”是以东北6公里的高亭山(今马田镇寨下村后的寨岭)而得名。

唐开元十三年(年)安陵县治所在今高亭司东侧古城村。唐天宝元年(年),改安陵县为高亭县,县址迁至今高亭司。宋熙宁六年(年)改高亭县为永兴县,县址迁到今县城。明万历四年(年)为高亭巡检司署,简称高亭司,由此沿用至今。明、清两代高亭为金陵乡,治所在今高亭司。民国元年(年)为永兴县第二镇,驻地高亭司。民国二十年(年)为永兴县设第三区,驻地高亭司。民国二十八年(年)为云峰乡。年10月4日,高亭司解放。年为县设第三区文良乡。年隶属于红旗公社。年为高亭公社。年高亭公社更名为高亭乡。年4月撤高亭乡建高亭镇。年12月,永兴县区划调整撤销油市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新设立的便江镇、高亭司镇。同意高亭镇改设为高亭司镇。

行政区划

年末,高亭镇辖高亭村、高堂村、大城村、大源村、金坪村、板梁村、永华村、东冲村、联合村、十联村、承上村、黄里村、窝黄村、宜秋塘村等14个村。下设个村民小组。政府驻高亭村高亭司。年12月,湖南省民政厅同意高亭镇改设为高亭司镇;新设立的高亭司镇辖23个建制村(含原油市镇儒林、大杨、油市、坪洞、车田、冷水、新塔、高冲、禾巷9个建制村)、2个社区(含原油市镇的油市社区)。年12月,高亭司镇辖儒林村、大杨村、油市村、冷水村、新塔村、高冲村、禾巷村、高亭村、高堂村、大城村、大源村、金坪村、板梁村、永华村、东冲村、联合村、十联村、承上村、黄里村、窝黄村、宜秋塘村等23个村,高亭司社区、油市社区2个社区,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油市村。年,窝黄村并入高亭村;联合村并入永华村;冷水村并入车田村;拆分宜秋塘村,将其9、10、11组并入高堂村,将其1-8、12、13组并入大城村,至此建制村由23个调整为19个。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高亭司镇地处永兴县境西部,东抵便江镇,南衔洋塘乡及苏仙区栖凤渡镇,西接油麻镇,北连马田镇。距县城19公里,总面积7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高亭司镇地貌北部为丘陵,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岗地;地势东南宽西北狭,西南高,东北低,呈刀形。境内最高点位于儒林村金盆仙山,海拔.8米,最低点是十联村十里洞,海拔米。

环境气候:高亭司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热少雨,多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地理水文:高亭司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九山河,起源于耒阳西太平水库,从西北流向东南,九山河中游自西向东集板梁水、高亭河、永华溪之水出十联。另一支流源出桂阳,西南箭向东北,于磨城村汇合九山河后东南向流经全境。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高亭司镇水资源丰富,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7座,基本塘口,山塘口。

矿产资源:高亭司镇境内资源丰富,有煤碳、石灰石、锰矿石等。

人口民族

高亭司镇人口全部为汉族。年12月,全镇总人口人,户。人口自然增长率8.6‰。

经济概况

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万元,增长%。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8.7%。

全镇耕地面积亩,水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种植烤烟共余亩,发展种烟大户79户,收购烟叶担,实现烟叶税收多万元。粮食种植面积2.57万亩,发展种粮大户28户。发展莲藕种植亩;在高堂村、大城村发展油菜种植示范基地亩。源和油茶新开发基地4亩,流转荒山亩,目前总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挂果面积多亩,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油茶种植基地,通过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评审。方力生态农业紫薇花基地已流转土地近亩,完成投资余万元,育苗多万株。青青窝火龙果基地种植火龙果、密柚等水果多亩,预计今年火龙果产量达30万斤以上,预计产值万元以上。新增方力紫薇基地、源和油茶加工厂2个“四上”企业。将17家烟花爆竹企业整合成10家现代化股份制企业。5家再生纸企业停产整合入园发展,计划组建1家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较大型先进的再生纸业公司,目前已签订《高亭司镇造纸企业重组整合协议书》。

社会发展

科技教育方面,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高亭司镇有永兴县第三中学一所高中,油市中学,高亭中学两所初中,油市中心小学,高亭中心小学,以及村级小学等学校。年,全镇投入多万元,实施儒林、十联等5个学校维修工程,学校办学环境和条件有限改善,全镇义务阶段入学率%。

卫生计生方面,全镇有高亭卫生院医院,村村都有卫生室,正规医疗点数量可观。年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医德医风和医务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抓好诚信卫生计生优质服务活动,群众的全民大健康意识和优生优育观念进一步提升。

文化体育方面,全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家书屋、免费书吧带动作用,倡导全民阅读。其中,油市村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为契机,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建成红色博物馆、村民活动中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余万元。部分村已经建好了文化休闲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械,方便村民休闲健身。

社会保障方面,目前全镇共有重残补助对象人、困难残疾人补贴对象人、低保对象户人。对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28.24万元,医疗救助89人20余万元,对15名孤儿发放救助资金10.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排名第三,参保率96%。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落实小额创业担保贷款10人。

基础设施

高亭司镇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京珠高速、国道、S省道、高桂公路、马三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现已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农村公交已开通线路7条,年又将马田至油市线路延伸至禾巷村口。有16个行政村已接通自来水,解决了近3.8万名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

历史风俗

高亭司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厚的底蕴。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唐置安陵县、高亭县,明设高亭巡检司署,历来都是治所之在,至今已逾上千年。镇政府驻地油榨墟有多年历史,名闻遐迩。永兴县自古有三大半墟场,即油麻墟、油榨墟、树头墟、和尚坪墟(半个),而九山河畔的油榨墟最负盛名。

唐僖宗年间传说高亭村高家窝有个叫高延瑾的后生考取了状元,皇帝甚是器重留在。高延瑾的家人搬进了高亭县城,现高亭司的南街北街还叫“状元街”。宋朝诗人、郴州知事阮阅在宣和年间(2年左右)巡察高亭时作《高亭山》一首:

苍苍黄叶满闲亭,门对南山数点青。

过客不知兴废事,犹言汉县是高亭。

清朝时期高亭的有识之士筹资兴建了金陵书院(今永兴三中校址)、文明书院(在油榨墟)、濂溪义学(位油麻墟),与安陵书院(今永兴一中校址)一起并称为永兴县四大书院。咸丰二年(年),为响应太平军起义,推翻清王朝的严酷统治,郴州矿工刘代伟与廖杨星、肖榜仁等秘密组织了郴州天地会,先后在杨柳铺(今苏仙区许家洞镇马头岭)和油榨墟二地竖旗起义。咸丰九年(年)二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至高亭,乡民们纷纷参加太平军。板梁村的刘代伟等20余人参加了太平军,后有18人被杀,有一人被杀未死,民间称为十八个半烈士。《清史稿》有记。

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高亭村上桥王府邝桃和老夫人,将家里积存的巨额资金捐献给了革命党,民国七年(年)六月,大总统特颁“怀清台峻”大匾一块,以示褒奖。其曾孙王子衡追随孙中山,参加了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运动。革命先驱刘重,民国元年(年一月,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候补议员。民国六年(年)任大元帅府咨议。民国十年(年)当选为国会议员,返回湖南,推动国共合作。

年1月,朱德,陈毅二位开国元帅在宜章县发动了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为响应“湘南暴动”,2月初,开国大将黄克诚与尹子韶,板粱村人、义士刘承羔带领十八勇士发动了板梁暴动,奔向了井冈山。大革命时期,车田村教书先生、共产党人刘木、刘明初等,秘密成立了永兴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年元月中旬,刘木率农军攻克永兴县城,首创我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夺取国民党重镇的光辉业绩。“西安事变”后,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年清明前后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移禁到油榨墟清文明书院(今油市中学校址)生活了一段时间。张将军闲暇之余常到九山河畔垂钓。

改革开放以来,现役海军军官刘志艳在年春节回高亭村古城探亲期间,奋不顾身救下了6名玩耍鞭炮的儿童身负重伤。当年,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和“见义勇为青年英雄”称号;海军授予“舍己模范战士”称号和二级英雄奖章。

油市、高亭、马田等地素有“小金陵”之称。这里一年一次的元宵节倒灯活动已有多年历史。起初,“倒灯”是人们驱邪敬神、拜年贺岁的一种形式。时至今日,这一习俗已成为人们庆贺丰收、展示美好生活的一种民间文化,已经成了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大餐,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和民俗奇观。每年的“倒灯”烟花满天,尤以油榨墟、高亭司一带盛况空前,最为壮观、热闹,被誉为“江南奇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慕名前来观赏。

名胜旅游

高亭司镇境内有国家级AAAA级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板粱古村。新塔村清文明书院、儒林村金盆仙观音寺等历史古迹。

地方特产

高亭司镇境内土特产品有金陵乡爆竹、坪洞村莲藕、车田村冬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p/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