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求助,经本人同意,贴图如下:

仔细揣摩一下这孩子的作文内容,我觉得很是有趣,写得挺好,一看就是个喜欢奇思妙想、热爱屎尿屁的可爱男孩儿。

他笔下的这只小老鼠类似课文里那只去牛肚子里旅行的蟋蟀,整个故事有比较完整清晰的情节构想,结尾也有自己的思考。

我很喜欢这样的作文,在我这里,如果错别字不多,我会基本不扣分,虽然……看到被鼻涕裹着出来实在是有些“不良反应”。

然而这位妈妈告诉我,孩子的老师平时都是要求背优秀作文选的。真是讨厌。老师周末布置摘抄作文,都让孩子抄散文集。另外还要求摘抄些点评,于是还买了各种的散文选。

看着孩子做摘抄很痛苦。从三年级开学到现在,因为摘抄他们没少犯难,既不愿意抄作文,又不知道什么方法好。

我们就聊到了如何做摘抄作业的问题。

我不喜欢背作文选的做法。我也绝对不会让我的学生背优秀作文选。

我教过的学生里就有这种孩子。本应该大量阅读课外书,积累各方面知识的时间,都用来朗读、背诵作文选了,背过了很多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经历、别人的观察结果,没有自己的思想、语言,言语之间会有一种堆砌的油腻感,完全丧失了孩童身上的纯真自然。

就像一夜暴富的人,堆满各种风格的家具在屋里,价值不菲,但是搭配在一起非常不和谐。而为什么不和谐,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位妈妈问我有没有好办法,既能完成老师的任务,又能让孩子真正受到好的语言的熏陶。

办法当然是有的。比如,既然是选择好的文字,为什么不去寻找名家名作呢?

1、摘抄名家散文。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多名家的文章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我推荐三位作家:汪曾祺、李娟、刘亮程。今天在这里重点说说汪曾祺的文章吧。

汪曾祺先生是我最爱的作家,没有之一。从九十年代初读到那本《蒲桥集》到现在,汪先生的书读了有二十多年了。他一生随遇而安,散漫豁达,他的文字冲淡平和,但又意蕴深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苦心经营的随便”。曾经有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们看他在《关于小说语言(札记)》这篇文章里举的例子:

这一段诗化的小说语言,节奏上富有韵律感,营造出了收字纸的老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是培养孩子语感非常“有营养”的句子。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收录了汪先生的《自报家门》片段,细细地记录了他放学回家路上的点滴所见所闻。而下面这段文字,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汪先生喜欢花花草草,写过很多动植物的文章,随手举几个例子。

这段话把紫薇开花写得太热闹了。紫薇花的形态特点,怒放的紫薇的状态,凑热闹的黑蜂给枝头带来的变化,都非常有画面感。

这段来自汪先生早期的作品《花园》,他幼年时捉弄土蜂的做法,我每看必笑。

对瓢虫的描述,既有精准的外形描写,又有风趣的对话描写,充满童趣。

汪先生爱吃,也擅长下厨,会做很多好吃的菜,对食材也很讲究。看一段我最爱的《五味》感受一下。

这样的文字,孩子总能找到有共鸣的地方,摘抄下来,可以再去搜一点讲评的文章,让孩子自己选择合适的内容记录下来。

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去外面转一转,也许会遇到先生文中提到的花儿、虫儿,顺便观察一番,和文中的记录对照,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抄绘本。

除了散文,选择合适的绘本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一举数得。

首先,好绘本语言非常讲究,值得学习。

其次,不仅可以欣赏图画,还能发现图文之间的密切关系,说不定会收获到异于幼时的新发现。这也算是一种精读了。

最后,点评部分,可以选择随书带着的导读,摘抄过程中,会对绘本进行更加专业的解读学习。

《月下看猫头鹰》是我多次提到过的最有意境的绘本,读读看,是不是很适合摘抄?

《黎明开始的地方》是道格拉斯·伍德的心灵修行图画书,同样推荐的还有他的《只有你》。这两首,曾做过我们三四年级时,六一汇演的朗诵使用诗歌,孩子们都很喜欢。

也不只是唯美的诗歌,威廉·史塔克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瞧,在他笔下的《疯狂怪物岛》充满野性荒凉的感觉,是不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男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总之,我们要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又能久经考验的好文字提供给孩子,由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来摘抄,他对这项作业的抵触情绪会缓解很多。使得孩子在享受大餐的同时,吸收了身体成长需要的有益的营养。在这样抄写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可以真正得到锻炼的。

后来这位妈妈给我发来了孩子的试卷,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没有多扣分。换我来批,估计就不扣分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w/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