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白斑发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92215.html
编者按:复习讲评课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运用。该课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思路、探寻总结解题规律、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很多老师在探索中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堂,现在我们遴选部分研讨例,与各位老师共同研讨。

诗歌专项复习微课视频

诗歌专项复习讲评课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考诗歌考查的题型和内容。

2.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3.明确自主复习内容。

二、经典题例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共7分)入 直①周必大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首句写景,“绿槐”“昏鸦”营造出清幽冷寂之景,烘托出诗人入直时的肃穆心情。B.“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简洁精练,没有赘笔。C.“清不寐”抒发了诗人入直归来的心情,“月钩”可见诗人心境凄凉。D.诗人把丰富的政治历史内容隐含于写景抒怀之中,含蓄而不隐晦。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共7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2.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4分)(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共7分)摊破浣溪沙①[明]陈继儒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②棹:用桨划船。③鱼罾:渔网。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从嗅觉、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花香、月色、虫鸣等,描绘出归途的美丽景色。B.“月半明”“棹歌归去”“茅屋矮”等体现出词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C.梓树、柳湾、矮屋、鱼罾、荷池、小桥、修竹,随意点缀,画出了一幅夏夜渔村图。D.“笑指吾庐何处是”中一个“笑”字,给整首词添上一层喜悦的明亮色彩,表达了词人闲适愉悦之情。“茅屋矮,挂鱼罾”,配以柳岸虫声,写出了农村的特有风光,别有情趣。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4分)

三、学情诊断

1.《入直》一诗,选择题错的最多。

2.《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中的第2题,“争”的拟人修辞遗漏,“山”的特征分析不够准确。

3.《摊破浣溪沙》中的第2题,表现手法判断错误,或表现手法判断准确,但对表现手法的阐述不够准确。

四、讲评过程(方法归纳)

1.选择题的设计,往往会从诗歌所写的内容、情感、手法上来迷惑学生,所以提醒学生,在选择题中看到涉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时(尤其是情感和手法)要仔细分析,判断对错。

2.“赏析诗歌词语”时,如果该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那一定要将所用到的修辞明确地写出并分析出来。对于所写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准确分析。

3.“赏析诗歌句子”时,首先要熟练掌握诗歌常用的考试常考的诗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只有熟练掌握,做题时才能对应着去做判断。判断出手法之后,接着要对所运用的手法或修辞的内容进行阐释。

五、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共7分)柳梢青①[清]蒋春霖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②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东风阵阵斜曛③,任倚遍,红阑④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①柳梢青:词牌名。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③斜曛:夕阳斜照。④阑:栏杆。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闲门”一词,可见宾客绝迹,门庭冷落,又暗示足不出户,一任芳草铺茵,词人孤寂无欢的心境由此可见。B.古时清明时节是赏春的最佳日子,词中说“清明过了”,隐有春光将尽的憾恨之意。C.清明过后,春去夏来,天气渐暖,“红阑未温”,纯粹是词人对天气的感受。D.词的尾句与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味近,而构思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4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共7分)陇头送征客[南朝]周弘正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一闻流水曲①,行住②两沾衣。①流水曲:出自《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②行住:指征客与诗人自己。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了朝霜、汉草、流沙等景物,点出“送征客”的时间、地点和场景。B.霜侵汉草,流沙飞卷,写出环境的恶劣,渲染出凄凉冷寂的氛围。C.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美景,情是深情,两者关系不大。D.全诗情思绵远深邃,文辞率真自然,言简意赅,余韵无穷。2.赏析“行住两沾衣”中“沾”字的妙处。(4分)(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夏 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描写了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B.从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C.全诗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D.“时一声”的“流莺”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不和谐,是矛盾的。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4分)(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春 思贾 至①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用用嫩绿、鹅黄两色描绘出一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B.次句用嫣红、洁白两色写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C.“东风不为吹愁去”运用了拟人手法,看似怨东风冷漠无情,实则写自己愁重难遣。D.前两句描写春景的目的是从正面衬托出与这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4分)(对实战演练讲评)评价:在实战演练中,学生出现的漏掉答题点的问题减少了很多。对表现手法的判断能力也提升了很多。还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对所赏析的词语或诗句所描写出的事物的特点的分析不够准确或表述不够简洁。这与学生对讲歌的解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关系,这需要在语文课的学习中给予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诗歌,仿照中考题型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赏析题。卜算子①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作于此时。②矰缴:矰,一种用于射鸟的短箭;缴,系在短箭上的丝绳。一、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六看法”--明诗意悟诗情1.看题目(把握内容、情感)2.看注释(了解背景及词意)3.看意象(了解诗人情感)4.看修饰词(修饰意象的词)5.看关键词(表情感的词)6.看主旨句(表情感的句子)二、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比喻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表现了词人心底的焦躁、不安、痛苦、哀伤等复杂感情

拟人

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达作者所描写事物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伤

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形式对称;从内容上看,意思含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抽刀断水”对“举杯消愁”,“水更流”对“愁更愁”,由此我们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理

夸张

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以启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用典

引用典故,化用诗句,可以丰富诗句内涵,引人联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二十余年,心里已有隔世之感,表达出诗人内心对世事沧桑、人事已非的怅惘

表现手法

含义/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衬托

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

正衬: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寒鸦”“霜”烘托出诗人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反衬:蛾儿雪柳黄金缕……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用元夜的热闹繁华反衬“那人”的孤寂

渲染

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表达效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句中用“家家雨”“处处蛙”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烘托

以乐景写乐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策马奔腾在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以哀景写哀情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边上生出了旅葵,荒凉的情景烘托出老兵内心的悲凉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和“鸟”都是美好的事物,但由于诗人此刻已是“国破”之人,良辰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心中的家国之痛

白描

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刻画形象,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连用九个名词、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淡淡哀愁在萧瑟苍凉的暮景中表露无遗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同时描写静态的松间明月和动态的石上清泉,让静景与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虚实相生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丰富了诗中意象,开拓了诗歌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溅泪惊心是实,花、鸟溅泪惊心是虚,以虚写实,虚实相生

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感情强烈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借景抒情

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含蓄、委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通过花落、燕归等自然景物变化的不可阻挡来抒发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托物言志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自己的心志: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

范继梅,长清区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致力于单元整合式教学、读写评一体化式作文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究和实践。独特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连续多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区骨干教师,年被评为区级名师培养人选、区学科带头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sz/1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