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杜牧争相为她作诗,这个紫薇是什么来
提到紫薇,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暑期神剧《还珠格格》里温柔如水的女主角紫薇。但紫薇原本是花的名字,它作为花的传奇经历,并不比电视剧的少。白居易、杜牧为它写过诗,古代的国家权力机关用它命名。但它也曾经沦落成中等偏下的名花,还因为“怕痒”的特征被讨论至今……作为一朵花,紫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高光时刻?历史上又是如何看待它的?下面,就让植物科普作家天冬为大家解答。紫薇花,白居易的骄傲话说在傍晚时分,天光渐渐黯淡,夜色越来越浓,夏日的暑热多多少少消退了一些,人声也归于寂静了。白居易独自一人,站立在中庭,面对着一树的紫薇花,看似漫不经心地吟诵了一首新写的诗作,说:“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白居易这其实是在值班,值夜班,而且写这首诗,在他的心里是满怀着骄傲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诗里说的那个“紫微郎”。当时是的皇帝是唐穆宗,白居易被召回了长安,官拜“中书舍人”之职。在唐朝,中书舍人算得上是职高权重了,所以确实值得白居易骄傲一下。但是文人骄傲,不会是敲锣打鼓夸官游街,而是要拉个典故,搞点情趣,所以白居易就以院子里的紫薇花为题,写出了这首诗。按照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天上的星星不是像现在,按西方体系分成88个星座,但也是按区域划分,也起名字,也联想成各种形状,中国的这套体系,相当于星座的单位叫“星官”。天上的星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垣,就是恒心的“恒”,把竖心旁换成提土旁。三垣分为上、中、下三垣,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三垣之首就是紫微垣。紫微垣是以北极星为中枢的,是天帝——也就是中国本土的上帝,相当于后来民间所谓的玉皇大帝——他居住的地方。唐朝的开元年间,国家的权力机关“中书省”,为了就和天上的星官,改名叫“紫微省”了,就是根据紫微垣而改的,中书令也改名叫“紫微郎”,中书舍人叫“紫微舍人”。注意啊,这个“紫微”,“微”字是微小的“微”,紫薇花的紫薇,“薇”字是微小的“微”加了一个草字头。因为中书省改叫紫微省了,跟紫薇花谐音,所以中书省里头就栽种了很多紫薇花。从此之后,紫薇花就成了官位、权力、仕途的象征,也被称为“官样花”了。紫薇,拉丁学名Lagerstroemiaindica,紫薇为灌木或小乔木,叶常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圆锥花序顶生。白居易的官职是中书舍人,但是这字数太多啊,而且也不押韵,他不能说,紫薇花对紫微舍人,所以就凑合一下吧,就姑且当自己是中书令吧,所以就成了,紫薇花对紫微郎。也有人说,紫微郎本身也可以指中书舍人。总之,白居易在中书省值夜班,确实也应该看到了紫薇花,所以是写实,但是又用了紫薇这个现成的谐音,把自己的骄傲委婉地表达出来了。白居易之后,唐代还有另一位比较有名的“紫微郎”——杜牧。而且杜牧也写过一首紫薇诗,说:“晚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因这诗广为传诵,杜牧还得了个“杜紫薇”的称号。紫薇花从兴盛到衰落唐代也许是紫薇花最风光的年代了,被人称为“官样花”,栽种在权利中枢,受人追捧。不过到了宋朝,紫薇就迅速失宠了。北宋初年,张翊编写的《花经》里,紫薇位列“六品四命”,品级不算高,中等偏下了,因为宋朝人对花的品格更看中,无论是香味,洁白的颜色,耐寒能力等等,紫薇一个都不占,所以就只能沦落成了中等偏下的名花。到了明朝,张谦德编写的《瓶花谱》,紫薇名列“五品五命”,还是中等的花卉。经历过两宋交替的王十朋,他其实没当过中书令或者中书舍人。他在诗里写的紫薇,说:“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不是紫微郎。”王十朋是以名节而闻名于世的,他应该是不在乎官职的高低。紫薇花本身都不那么富贵了,一个官职,能换来大宋的继续繁荣昌盛吗?后来南宋的陆游,也是非常忧国忧民,他写的紫薇花,说:“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到底妄想什么呢?陆游也肯定不是个官迷,他想的是王师北定中原,可惜现实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再后来,紫薇就成了普通的园林花卉了,就和官运啊,权势啊,一点关系没都有了。如今紫薇非常常见,路边上种得到处都是。随便一个公园,如果按紫薇的数量和密度来说,可能就赶上唐朝的中书省了。紫薇花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有人可能想问,紫薇花的名字,是不是就是从天上的紫微垣来的呀?还真不是。按照宋代《全芳备祖》这本书里的记载,说,紫薇的单朵花很小,成丛开放,颜色是紫色的,所以叫紫薇。小就是微,微小,把微小的“微”加上草字头,再配合上颜色,就组成了紫薇。而且《全芳备祖》这本书里还说,民间把紫薇俗称为“怕痒花”。到了明朝,《群芳谱》书里说,紫薇为什么叫怕痒花呢,是因为要是有人用手去抓紫薇的树干,整棵树,特别是树顶端的枝叶就会摇动,就好像怕被人挠痒痒一样。紫薇怕痒痒这个事,直到如今,还在全国各地流传。我小时候就听人说过,还专门去挠过,一挠啊,确实,顶端的一大团枝叶,就会微微晃动。可是这到底是因为挠得怕痒痒,所以摇动呢,还是微风吹得晃动呢,还是仁者心动呢?栽种的紫薇常为灌木状,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虽然没有特别权威的解释,但是如今有一种说法,听起来有点道理:栽种用来观赏的紫薇,一般都不是粗大的老树,相对树干都比较细,而且细长的树干还有一定的韧性,不是硬邦邦的质地。紫薇的枝叶,包括花,大多数又集中在树干的顶部,所以整个植株是头重脚轻的,整体重心靠上部。所以你去挠树干,植株的重心高,就容易受影响。比如说,要是个金字塔型的结构,底下宽大,顶上细小,重心就稳当,要是反过来,底下就一个尖,戳在地上,上面宽大,那就容易摇晃。这只是一种推测,来解释为什么紫薇出现所谓“怕痒”的情况。这种现象,反正是从古至今都被人观察到了。比如清代的《广群芳谱》里说:“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就是说稍微有微风吹过来,紫薇的枝叶和花都会颤动。这种容易颤动的特征,对紫薇的种子传播是有好处的。要不然,紫薇把植株生得稳当一点,不容易折断,那不是更好嘛。紫薇的果实是球形的,成熟以后,里面的种子是比较扁的,而且环绕着种子,有薄片状的“翅”,也就是像薄膜一样的结构,可以让种子借助风力飘向远处。果实成熟了,裂开,稍微有风,整个枝条带动着果实摇晃,一摇,种子就掉出来,借着风吹,就飞走了。所以“怕痒”的特性,其实对紫薇传播种子是有好处的。咱们说一般用于观赏的紫薇,植株都不太大,树干也比较细,其实紫薇也可以长成将近十米高的大树,树干也比较粗,这时候,就能看出紫薇的另一个特性了:它的树干比较光滑。紫薇的树皮,最外面一层原本不光滑,但是这一层经常会脱落,里面一层看起来有点迷彩服一样的花纹,这一层摸上去很光滑。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说:“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意思就是说,紫薇树干光滑,没有粗糙的纹理,摩擦系数太小,猴子要爬杆,有可能“郎达”一声掉下来,摔个大屁墩儿。后来民间又因为“猴郎达树”不够通俗,干脆把紫薇改叫“猴不爬”。文章节选自:中读app《夏日花语》课程主讲人:天冬想了解不同花朵的品种特性、种植要点和应季观赏事宜???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p/8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重庆个重大项目公布快看
- 下一篇文章: 贵州再发ldquo清凉大礼包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