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紫薇花赋

大学外语教学部袁小松

又是一个开学季。回到学校,让人眼前一亮的,除开那漫池碧透的一泓秋水,和那丛丛华盖般亭亭玉立的荷叶,便是那天池边的一围灿烂开放的紫薇花树。火红的花朵倒映在池水之中,明媚的天池,一半是碧绿的荷叶,一半是浓艳的紫薇花影,真可谓是“半池瑟瑟半池红”,这样大红大绿的绝美的颜色搭配,是花水合璧的美景,虽是人为,却似天工。站在主楼门口极目望去,那紫薇花树掩映在漫天的绚丽云彩之下,风光满眼,让人惊叹!我常常想,以后我们学校若要评个什么“蔡关十景”之类的,这“天池紫薇”怕是要排第一才行,在我心中,即便是较之西湖的“雷锋夕照”或是“柳浪闻莺”,大概也不逊色。或者是比肩北大的“一塔湖图”,或是清华的“荷塘月色”,也不为过。

而且,尤为让人欣喜的是,我们的天池紫薇花似乎是通灵之物,大概知道这九月是学校的开学季,她知道我们的新同学要来了,所以似乎绽放得分外浓烈。

也不知是何年何月,是哪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带着一群风华正茂,青春勃发的一群青年学子,在美丽的天池边植下了这婀娜的紫薇花树。十四年前的七月,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依稀就看到了天池四周满树的紫薇花。倘若是偶尔忘记了自己来的岁月,便掐指一算,这花开了十四次,谢了十四次,于是乎,十四年岁月弹指一挥间。

天池边的一围紫薇,多少年来,每天悠然矗立于斯,也不知迎来和送走了多少届青春学子。十四年岁月悠悠逝去,我也从一个当时年方弱冠的小青年,变成了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伴随着紫薇花树的成长,我和我的很多同事们似乎都在日渐成熟、甚至日渐老去,唯有这紫薇花,仿佛正年轻,蓬蓬勃勃的样子,每年的盛夏和初秋,依旧有着满树灿然的大红大紫。

紫薇花不是凡种,和一般花中的“庸脂俗粉”不一样,她是尊贵的花树,“紫薇”这名字,带有一个“紫”字,在“衣紫为贵”的盛唐,那可是宫廷的御用之花,民间若是栽了此花,便是犯了大忌,大概是要有大罪的。紫薇又和“紫微星”的“紫微”同音,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据说主管官位、威权。古来的星相之士和诸多学者,便称紫微星为“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有帝王之相。小时候看《封神演义》,那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姬伯邑考,封神时便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尊荣至极。所以,因为这个花名,在封建时代,紫薇花便大都成了皇宫大内专属。玄宗时期的中书省,甚至直接也改称作“紫微省”,中书令也直接改称作“紫微令”,既然如此,生于唐代的紫薇花就有些可怜了,只能幽居在落寞的宫廷。可唐代的紫薇花却又是最幸福的,她们的周围,从来不缺乏诗人的吟诵。白居易在作中书舍人的时候,有一天,一个人闷闷地坐在宫中中书省为皇帝写文章,看到满庭的紫薇花,突然心生欢喜,写下了著名的《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白诗之中,这首诗我是极喜欢的,因为紫薇花的缘故,我似乎更加爱上了白乐天的诗情。

因为白居易的一首诗而爱上一种花,这便是我对紫薇花最初的情愫,大概也是我爱上这天池紫薇的直接原因。以至于我还专门在家养了一盆小小的紫薇,又为我的小小书斋撰写了一个对联:“开卷可闻芙蓉气,推窗即见紫薇花”。紫薇花令人称赞,她不与春天里的百花争芳斗妍,只在盛夏默默绽放,独树一帜,花开时节,处处紫英灼灼,烂漫如火。刚烈而奔放的紫薇,不知赢得了多少文人墨客为她留下多少不朽的诗词。其中,同样作过紫微郎的杜牧的一首《紫薇花》更是脍炙人口:“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这首诗虽短,却成就了杜牧的一世诗名,杜牧居然因为这诗,后人便称他为“杜紫薇”,可见紫薇在唐诗中的审美意象,绝非一般花品可比。已是晚年的白居易,也再次托借紫薇花抒发了自己不愿取悦权贵的高情雅致。他的另一首《紫薇花》云:“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真是一树紫薇花,千载盛唐情。

可喜的是,如今的紫薇花早已走出了盛唐的宫廷,已经和我们寻常百姓和师生亲密无间了。校园天池边,就竟然有如此众多和繁茂的紫薇花树,每逢盛夏初秋,总能看到满树红艳的花朵,团团簇簇,热热闹闹,竞相开放,天池的紫薇,成为了师生最为钟情的校园一景。纵然是隆冬季节,紫薇花容颜谢去,我们也能看到那虬然的枝干,曲折蜿蜒,如龙盘虎踞一般,守卫着天池,守卫着我们的校园,分明地展露着这所理工科高校别样的阳刚之气。

这便是紫薇花的别致之处,花好、枝干也好。昔人甚爱紫薇,便多是为紫薇特有的漫长的花期所折服。一般的花朵,大抵都是娇嫩的,纵然是傲立冰霜的菊花与梅花,也大概不过一月,便悄然谢去。唯有紫薇花,有“百日红”之称,在如火的骄阳下,一般的花朵都沉沉睡去,唯有紫薇,在烈日下绽放,面对毒辣的日头,丝毫没有半点惧色。诗人杨万里就说得好:“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百花谱中,唯有紫薇,似乎最能夺丽景阳天的风景,最能和无情的酷暑抗争,这是紫薇花独有而让人肃然的刚烈品格,它是花中的真男子与伟丈夫!

其实,素有“林城”美誉的贵阳市,其实曾经也是广植紫薇的。在著名的南明河畔的甲秀楼边,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园林,唤作“翠微园”的,其实就和紫薇花有莫大的干系。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翠微园,原来并不是唤作这个名字,初名“南庵”,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还曾经游历于此,也留下过“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的佳句。奇妙的是,这翠微园初建时所植之树,不是其他,便是紫薇花树,可这紫薇花树可不是凡品,花朵呈蓝色,是紫薇花的一个属品,学名便叫做“翠薇”,花开之际,甲秀楼便掩映在一片澄澈的蓝色花海里,更多了些“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风致,真真可谓是城南胜迹,绝代风华!可惜这翠薇如今在国内倒是稀少了些,在贵阳已经是不多见了。所以,上世纪90年代后,政府有感于这满园的紫薇花树,将园名定为“翠薇园”,后来不知何故,慢慢就演变成了“翠微园”,我推测大概是沾了些紫微星的缘故,让贵阳更加“贵气”些,让当时著名的“宋王孟方”四大画家之一的方小石先生题了“翠微园”园名,还又题写了至今仍高悬与园门的对联“半岭通佳气,双桥落彩虹”。如今在贵阳,偶尔都能看到老先生的画作,气韵生动,用色大胆天真,也不知方小石先生是不是因为这紫薇花的缘故,有了许多画画的灵气。

素有“澹花空翠”之称的翠微园,因为紫薇花的缘故,给美丽的林城贵阳流下了太多诗意的回忆,以致于我曾经还几次傻傻地漫步园中,去寻觅当时的翠薇的影子,可惜终究未能如愿。当年的翠薇,似乎要逐渐消失在贵阳人的记忆中了。

正当我们为翠微园内的“翠薇”凋零而怅然若失的时候,可喜的是,我们的阿哈湖似乎承续了南明河的文脉,在湖畔的校园内,居然有了这么一围如此繁茂的紫薇花树,纵然是在以“林城”著称的贵阳,这样的景致也是不多见的。翠薇少见,且难成片,我们大红大紫的紫薇,却一如那学子们浓烈而青春的情怀,让人目光烁烁,观之可亲。

这一围浓烈的紫薇花树,为我们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文化的色彩,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片难得的唯美的休憩之地,每每徜徉于此,您会总觉心旷神怡。校园的清晨,清风徐来,俊朗的大学生在树下朗朗晨读;校园的傍晚,晚霞瑰丽,白发皓然的老先生们偶聚于树下,和这紫薇花树一起回忆蔡家关校园的岁月沧桑;校园的深夜,读书乏了的学子,可以在这里,倚靠在紫薇花树上,慢慢感受校园的静谧。或者,在这里静静欣赏不知是哪位戏迷的唱词“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纵然是在盛夏,那缀满大红花朵的枝条铺散开来,便形成一把把天然的大伞,遮蔽了恼人的烈日,即便是在中午,漫步于天池四周,因为有这紫薇花树的荫蔽,我们心中,似乎也有无上清凉。

花期如梦,年华似水,这一围天池紫薇花树,既承载了多少师生曼妙的情怀,又为这清峻阳刚的理工校园,平添了几分温润气息。心中所想,我们工作于斯,成长于斯,这紫薇花能与我们长伴左右,真是幸事一桩。兴之所至,赋《题天池紫薇花》诗一首:“一树紫霞一夜开,繁花倒影照楼台。唐时凤阁龙庭种,今日尽向校园栽”!

愿校园天池畔的紫薇花,岁岁花开似锦!愿紫薇花树下的莘莘学子,人人早成栋梁!

是为天池紫薇花赋。谨以此文,迎接我们级的新同学!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weihuaa.com/zwhzw/968.html